原標題:遠度智能:“空中之眼”開啟新視界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從“定賽道”到“上規模、守安全”,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被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預計達1.5萬億元,其中無人機貢獻超60%增量。無人機,作為低空經濟的超級引擎,正助力這片萬億級產業“藍海”加速“起飛”。
10年前,消費級無人機迎來爆發式增長,主要用于文旅場景,滿足個人和家庭的娛樂需求。
而今天,工業級無人機正嶄露頭角,通過搭載各種傳感器和載荷,完成物流運輸、應急消防、農林植保、巡查測繪和城市管理等多領域任務,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人工作業風險。
在青島,就有一股來自“云端”的新興力量正蓬勃生長——青島遠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遠度智能”)核心技術團隊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重點高校,是國內少數掌握無人機全產業鏈關鍵技術且具備芯片級“智能無人機”研發實力的團隊,在低空無人裝備管控平臺、裝備自動巡航運行、復雜環境自主飛行等技術領域具備深厚積淀,已開拓飛行器平臺研發與制造、軟件科技服務、證照培訓業務,深耕智慧城市、能源等行業,正致力于成為國內工業級無人機領航者。
全面布局低空經濟產業鏈
“在執行應急救援任務時,傳統的方式是:人開著車,帶著無人機趕往一線,但是飛行的成果數據需要通過數據卡無線直播回傳,沒有網絡的話只能拷貝回來。這種方式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很不方便。”8月5日下午,遠度智能副總經理邵曉在受訪時說,“我們的應急指揮車配有三種機型。一種是系留無人機,可以帶著電纜和數據線飛到天上,由地面發電機供電,以飛機為中心點,基本上可以做到72小時滯空。系留無人機可飛到七八十米高,對周圍兩三公里范圍內的情況先行掌握。第二種機型是多旋翼無人機,可對周邊六七公里范圍內的情況進行采集。還有復合翼、長航時的無人機,可以將范圍拓展至十多公里。”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這輛被稱為“應急救援前沿指揮哨所”的應急指揮車,可通過衛星終端設備與后方、大后方進行通信直聯,在前方形成一個小的作戰指揮部。車里面是可容納五六個人的小會議室,指揮員可以在這里根據現場情況布置救援任務,外面的作戰員可以通過車外同步的屏幕安排人員分工。“作為指揮車,它的靈魂是那套‘神經系統’,就是輔助決策判斷的‘大腦’,采集終端會把影、音、數、圖這四項內容全部采集到集成決策指揮系統里,以供決策指揮小組綜合研判。”遠度智能董事長譚煒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應急指揮車搭載的天瞳系統,是國內首個專業級無人裝備運管平臺,并榮獲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創新應用智佳獎。
遠度智能于2021年落地青島城陽,目前核心產品包括工業級無人機產品及相應的無人裝備管控平臺。以此為依托,該公司已全面布局低空經濟產業鏈。在設備制造領域,發布了《民用無人機身份識別 總體要求》國家標準,起草了工信部無人機行業標準,參與了民航及空管無人機監管平臺建設等工作,引領工業無人機發展方向;在低空信息化領域,天瞳系統全面的無人裝備管控能力領先業界,建設的青島市“智慧低空”一體化共享平臺項目,統一管控全市域內無人裝備,構建青島市全域低空綜合服務格局;在服務領域,與公安、石油能源、消防救援、應急、大數據、邊海防和環保等多部門建立深度合作,先后獲得第十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優秀項目、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等認可。
構建智慧城市的“空中之眼”
以無人機為代表的前沿科技手段的應用,為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提升城市應急救援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抓手。
在業界,無人機被稱為城市治理的“天空之眼”,可以利用自身先天基因優勢,在高空開展城市河流、核心路網、環保綠化等城市管理業務的高效執法,減輕基層執法人員的工作負擔,提升工作效率。對市民反映的問題,可以及時取證、跟蹤,提升城市治理效果。尤其是當山火等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災害發生時,無人機可以第一時間將現場的信息和畫面傳遞給各級政府,輔助決策。在山火初期、救援中期決策和撲救末期,無人機通過可見光、紅外、云數據鏈直播等硬核技術,在800米至1500米高度,第一時間、不間斷地為整個救援工作全程的指揮決策提供第一手現場影像資料,為決策研判全程提供依據,方便地面指揮中心制定更加嚴謹、可行的撲救計劃,避免火勢蔓延、災情擴大等后果。
工業級無人機的諸多應用場景中,在消防等高危領域運用的無人機“技防+人防”聯合工作模式,為高危行業披上“科技鎧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無人機就是要解決人所不能及,或能及但不安全的痛點。”遠度智能相關負責人說,“看得清、抓得準、取證快、無接觸是我們的優勢。”
“例如,大山里的電力管廊巡檢,兩個電力基座之間可能只相距百米,但由于地形環境復雜,人力巡檢可能得耗時一天,而借助無人機,數秒鐘即可完成,效率相差何止百倍。”遠度智能相關負責人介紹。
無人機行業的爆發式增長,本質上是技術迭代的必然結果。下一步,遠度智能將不斷引領技術變革和行業應用方向,提高時效性,讓科技走進生活,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例如,為追求無人機的更大載重、更長續航,我們正在與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合作,待成熟后,他們研究的氫燃料電池將作為我們無人機的主動力電源,這對于續航時間是一種優化。”邵曉說。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