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超級細菌”橫行敲響健康警鐘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和使用國,同時也是抗生素濫用和細菌耐藥性的重災區。抗生素濫用,特別是畜牧業領域尤其嚴重。目前畜牧業養殖戶普遍將飼用抗生素添加到飼料中,當作保健品來促生長。而這導致的“超級細菌”風險、環境污染加重等問題,正在挑戰國人健康底線。
(1月15日《半月談》)
數據顯示,全國2013年使用的16.2萬噸抗生素中,獸用52%,人用48%,獸用抗生素比例之大令人吃驚。2014年以來,抗生素使用量仍在上升,其中絕大部分是作為飼料添加劑而不是治療疾病使用。養殖戶中普遍流行“把藥當飯吃”“當保健品吃”的常態。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一是監管缺失。前幾年,還沒實行處方制時,獸用抗生素基本上“想買多少就買多少”,在源頭失去控制;二是養殖戶存在錯誤的養殖觀念,一些畜類出現痢疾、瘦弱、咳嗽等病癥,就給它們打針、灌藥。
近年來,濫用抗生素的新聞屢見報端,多數人誤以為抗生素可以治療一切炎癥,以為使用抗生素的種類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因對抗生素的無知而導致濫用的情況令人觸目驚心。
發現并應用抗生素,是人類的一大革命。然而,過猶不及,濫用抗生素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后果。首先危害公眾健康,耐藥性可通過食物鏈,直接與動物接觸或間接通過環境傳遞給人,人類所感染耐藥菌的20%來自食品動物和動物性食品,獸用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可造成人類細菌耐藥性的形成。這是我國細菌耐藥性高企的一個重要原因;其次污染水體和環境。其三,不論是養殖業,還是醫療用藥,都普遍存在盲目使用抗生素的問題,“超級細菌”就是人類濫用抗生素的結果。“超級細菌”橫行,或將面臨無抗生素可用的困境。
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07年,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人,占耳聾兒童總數的30%—40%,而一些發達國家卻只占0.9%。“超級細菌”橫行敲響健康警鐘。國家應從立法上盡快啟動有關養殖業禁止健康時用藥的法律研究,補齊法規短板,劃出科學使用抗生素的底線,嚴格落實獸藥安全使用規定,完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技術規范,加強養殖者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監督。同時要從技術上探索從中藥和植物提取物中找出替代飼用抗生素的良好路徑,通過“替抗”“低抗”手段遏制濫用。還要從宣傳上增強抗生素的科學教育,對養殖從業人員進行科學規范的用藥指引和培訓,糾正“抗生素是萬能的”錯誤認知,幫助民眾建立“慎用抗生素”的健康理念,促進科學使用抗生素各項政策的落實,維護公共健康。
[編輯: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