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d id="eomic"></kbd>
<strike id="eomic"></strike>
<strike id="eomic"></strike>
搜索
信網(wǎng)手機版移動繼續(xù)看新聞

非遺傳承人進校指導 青島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美育課堂

2018-01-08 08:17:46
來源:青島日報
責任編輯:可可

原標題: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美育課堂

\

在陶泥中追溯文化之源,在面塑中探尋民俗之根。前不久,教育部認定了第二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yōu)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城陽區(qū)正陽路小學、嶗山區(qū)曉望小學、平度市東閣街道勝利路小學、膠州市三里河小學分別憑借剪紙、面塑、版畫、陶藝榮登榜單。

近些年,傳統(tǒng)文化熱持續(xù)升溫,各種傳統(tǒng)文化課程在學校熱鬧開設起來,但是怎樣讓學生真正愛上傳統(tǒng)文化,怎樣讓他們深入其中汲取更多養(yǎng)分,怎樣讓他們更好地擔負起傳承使命?或許從榜上有名的幾所學校這里,我們可以獲得一些啟示。

追根溯源

從腳下厚土挖掘“寶藏”

“膠州有4500多年的陶藝歷史,在‘三里河遺址’,出土了‘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時期的各種陶器,國家博物館至今陳列著‘膠縣三里河’出土的‘蛋殼陶’等陶器,這是我們三里河文化中的藝術瑰寶……”說起當?shù)氐奶瘴幕z州市三里河小學校長王書友如數(shù)家珍,語氣中充滿自信和自豪。在他看來,讓生長在這片水土的孩子繼承和發(fā)揚三里河陶文化,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依托地域優(yōu)勢,挖掘本土資源,三里河小學在2010年9月專門組建了陶藝文化傳承課題研究小組,追根溯源,探究陶藝文化發(fā)展歷史。2012年,該校根據(jù)不同學齡段學生的接受能力,組織教師編寫了上中下三卷《小陶器》系列校本教材,一、二年級以彩陶為主,三到六年級以泥陶為主,讓全校2000多名學生都能充分接觸泥巴,感受陶藝魅力。

在嶗山,傳承膠東面塑文化的王哥莊大饅頭為青島人所熟知,造型獨特、色彩豐富的祝壽系列、慶生系列、節(jié)日系列花樣饅頭,有很強的藝術表現(xiàn)力。當?shù)剡€有正月十五照面燈的習俗,民間藝人用黃豆面制作十二生肖、各種動植物等形象,祈福新的一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出入平安。地處王哥莊的曉望小學因地制宜,基于當?shù)氐赜蛭幕_展傳承面塑藝術項目。

曉望小學校長于新良告訴記者,為了傳承民族文化,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學校開發(fā)了校本課程《走近非物質文化-嶗山面塑》,建成了校園面塑手工實踐坊,一到六年級每個班每周都開設一節(jié)面塑課,讓全校每一名學生都能成為面塑的傳承人。

師從正宗 非遺傳承人進校指導

傳承離不開“正宗”二字,除了正宗的發(fā)源地,還要有正宗的指導老師。

平度宗家莊的木版年畫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在2006年入選“山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目錄”,而平度市勝利路小學因版畫被認定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yōu)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該校挖掘宗家莊木版年畫教育資源,聘請宗家莊木版年畫傳承人宗慶云老先生做指導,與學校美術老師一道,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開發(fā)以興趣性、拓展性為主的《版畫與生活》校本課程。

記者從曉望小學了解到,為了使學生傳承原汁原味的地方文化和技藝,學校在原有美術老師的基礎上,聘請王哥莊大饅頭協(xié)會的面塑傳承人和面燈制作民間藝人,每周到校傳授面塑和面燈的制作工藝。除此之外,當?shù)剡€有許多學生家長從事面塑加工工作,學校開設的面塑校本課程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不少班級邀請家長進校授課。

跨類整合 融入學校美育全過程

傳承離不開“融合”二字,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全方位融入學校美育全過程,不能僅僅依靠每周一節(jié)的校本課程和少數(shù)的幾位專業(yè)指導老師。

烏鴉喝水、猴子撈月、海底世界、賽龍舟……這些既是語文課本中的內容,又是三里河小學學生手中的陶藝作品。該校將陶藝與語文學科相整合,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陶藝創(chuàng)作,把課文中的場景呈現(xiàn)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深刻地體會陶藝之美、陶藝之樂。此外,陶藝還可以與國畫、書法、3D打印等相結合。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除了與各類課程掛鉤,還可以與實踐活動相融合。記者從勝利路小學了解到,該校版畫手工坊是學校向社會展示辦學特色的一個窗口,手工坊定期舉行版畫文化展活動,舉辦“版畫與生活”設計及版畫作品義賣等活動。學生通過對外宣傳、展示、義賣版畫作品,進一步發(fā)現(xiàn)版畫價值,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寓德其中 在潛移默化中滋養(yǎng)精神

在一揉一捏、一刻一劃中,學生傳承的不僅是基本技能,還有中華優(yōu)秀文化藝術的智慧和精神。

于新良說,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藝、質樸的心境。它塑造的形象是符合民俗文化心理的,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寄予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廣大師生通過欣賞面塑、親手制作面塑作品,在潛移默化中開啟心靈、啟迪智慧、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樹立健康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情懷。

“以陶寓德、寓創(chuàng)于樂”,這是三里河小學陶藝特色課程的教學目標。陶器是遠古先民們在與自然作生存斗爭的過程中,依靠勞動經(jīng)驗與智慧凝成的結晶,體現(xiàn)了人類對水、土、火的認識和把握,開啟了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先河。它承載著勤勞智慧、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等精神,給學生帶來寶貴的精神滋養(yǎng)。王書友說,與此同時,在制作陶藝作品的過程中,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質,包括整潔、專注、耐心等,提升自身修養(yǎng)。

[編輯:可可]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wǎng)手機版

信網(wǎng)小程序

青島網(wǎng)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8 信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新聞備案:魯新網(wǎng)201653205魯公網(wǎng)安備:37020202000005號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 国产人妖系列在线精品|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福利|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蜜桃|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精品99久久aaa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合区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一区狼人国产在线| 2022国产精品不卡a| 奇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午夜一级日韩精品制服诱惑我们这边|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久久的精品99精品66|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2022免费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浪潮| 精品香蕉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语自制 |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成人综合久久精品色婷婷|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电影|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