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片區,曾承載了很多青島人的成長記憶。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往昔的一些老樓院,不得不面臨推倒重建的命運。這里何時啟動改造,牽動了很多人的心。3月26日上午,市南區副區長劉存東接受訪談時明確表示,中山路片區(青島灣老城區)改造今年不會啟動,但前期民意統計、調查等準備工作已經開始。目前,已有3000戶居民同意征遷,這些片區包括黃島路12號、17號等區域。下一步,將率先啟動這3000戶居民的預征收。
對市民頗為關注的老城區改造問題,市南區副區長劉存東表示,今年,青島灣(中山路片區)老城區區改造不會啟動。
青島灣片區將參照“零星片區”改造的征收政策,對老城區建筑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合理開發利用。由于多種原因,青島灣老城區的規劃短時間內無法落地,但是征收工作已啟動,青島灣老城區已有3000戶居民達到預征收條件。
下一步,青島灣老城區即將啟動預征收的范圍包括寧陽路11號,天津路53號,湖南路34號,浙江路2號、3號,湖南路44號,寧陽路12號、23號、26號、25號,天津路59號,河北路32號、安徽路36號,博山路15號、德縣路23號、27號,黃島12號、17號、32號、36號、56號、67號、68號、88號,濟南路14號,濟寧路24號、6號、15號等。這些區域涉及3000戶居民,征收工作也將在這里率先啟動。
不過,劉存東副區長還表示,如果市民的居住樓房達到D級危樓,將會啟動“有一戶走一戶”原則搬遷,以保證市民的居住安全。
中山路片區,這個代表了青島符號的老城區,像定格的老膠片一樣記錄下青島的成長記憶。然而,時光機伴著老唱片也會在人的額頭刻下皺紋,這些看似具有時代象征的老房已是千瘡百孔。但街頭巷尾濃郁的老青島氣息,總是揮之不去。
有的老青島人說,童年非常熟悉黃島路,每周總有幾次和父母一起去買菜和副食品。原先的國營菜店早已倒閉,經常去買小食品的那間雜貨店基本沒什么生意。而石板路上的市場依然風風火火,熱鬧非凡。著名的四方路大茅房如今依然矗立在那里,街對面當年糖炒栗子的攤位,如今已經全變成了燒烤攤。
57歲的老青島人唐杰,在四方路有套21平米的老房子,為了兒子結婚能住新房,6年前老唐將它賣了出去,在浮山后買了套新房。老唐說,這邊的生活很便利,環境也好,盡管有萬般不舍,可新人不能住“危房”。老唐賣的房子已有110年歷史,面積也小,一家人擠在憋屈的小房里無法生活。3層樓50戶人家,每層樓只有一個公用廁所。
“八成的青島人都搬出去了,要么房子出租,要么賣了。我們院里50戶的本地人現在還剩下5戶。”老唐說,現在這里住的基本是外地人或菜市場打工者。老唐說,不管怎樣,他沒事了還是會經常來這邊轉悠轉悠,感受下老青島的氛圍。
“所有的一切都在發生改變,但我相信的是老青島人的記憶不會改變。”看著這些生活過的軌跡,老唐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