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有無數個公園,
但能看飛機、導彈的公園有幾個?
青島,就有一個!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古鎮口的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內,有一個海軍公園,這可是國內 首個獨具軍事文化特色的開放性濱海公園。
公園有著豐富的海軍元素,多樣的退役裝備,最重要的是,這個公園居然可以看飛機!
海軍公園以“海洋國土”為主題,按照4A級景區標準打造,自北向南依次建設了“釣魚疊嶂”、“黃巖環秀”、“大國母港”、“南沙攬勝”、“永興凌云”五大節點。
公園內最引人注目的是錯落安置的海軍裝備實物及雕塑,安裝了殲五、殲六戰機及軍用雷達、水陸坦克、導彈、艦炮等退役裝備22件,雕塑17件。
古鎮口軍港,曾經為亞洲第一大軍港。古鎮口作為中國首個戰略母港所在地,優勢明顯。因此,青島將其規劃建設為 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作為推動實施軍民融合國家戰略的主陣地。
擁有一座如此具有軍事特色的公園,也就不足為奇了。
“軍民融合”到底是啥意思?
軍民融合主要分為兩層含義,一是“軍轉民”,就是軍事技術在民間的使用;二是“民參軍”,即民營主體參與軍工市場。
其實簡單來說,“軍民融合”是軍用領域和民用領域在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方面的融合,大到乘飛機旅行,小到飛機上的一顆螺絲釘。我們熟悉的互聯網、行車導航、監測天氣所用的雷達,都是由軍工產品演變應運而生的。
在已經獲批的18個國家級新區中,青島西海岸新區是唯一被賦予建設“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重任的新區。
自2013年啟動創建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工作以來,青島充分發揮優勢、大膽先行先試。
現如今,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正在努力創造成為可復制推廣的“青島樣板”。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李群說:
“軍民融合發展既是強軍之策、又是興國之舉,是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一座‘連心橋’、一條‘共振帶’,是大有可為的‘大戰略’‘大事業’。”
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走在全國前列。
1. 與駐青部隊建立起軍民深度融合的組織管理體系。
2. 在全國率先建立軍地工作協調聯席會議制度,由駐軍部隊首長和地方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輪流召集,每季度召開一次。
3. 將創新示范區建設納入西海岸新區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實行“多規合一”、統籌建設。
4. 設立了50億元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通過產業扶持政策做大做強軍民融合產業。
5. 搭建產業園區、積極引進軍工骨干企業項目,推動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融合 800億元項目落戶
截止到目前,創新示范區引進建設民參軍項目25個、軍轉民項目 20個、軍民共用類項目45個,總投資達800億元。
涵蓋涉軍涉海高端智能裝備、生命科技、文教衛生、智能機器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六大領域。
以全自動船體表面清洗機器人項目為例,該項目實現了蛙人下海清洗到全自動機器人清洗的跨越,提效80%以上,這一民船應用項目如今用到了海軍艦艇上。而某軍工企業研制的艦艇艙室材料,既供應了航母建造,又用在了民船上。
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船舶科技園項目
該項目占地150畝,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由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承建。園區圍繞 船舶裝備、船舶工業與海洋工程領域,重點打造海洋工程科研成果轉化、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及高端人才培養于一體的特色科技園區。
項目包括“一院一園”,即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研究院和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創新科技園。
航天科技新型智慧城市項目
海軍公園內的退役戰機
中國航天系統科學工程研究院&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合作的航天科技新型智慧城市項目,以 航天技術為核心,建設智慧古鎮口、航天(古鎮口)軍民融合產業創新促進中心、集成研討平臺,打造“天空地一體化”智慧城市體系,提升產業聚合、產業鏈協同、產業創新,提升輻射帶動能力。
中核建青島科技園
中核建青島科技園占地376畝,總投資20億元, 主要建設中國核建研究院、工程設計院、管理學院、核電事業部、國際核電交流中心、信息技術中心、產業孵化基地等功能區域,以及配套的居住生活設施等。
科技共興 引來一批"高大上"院所
目前,創新示范區設立的大學科教區已有中科院青島科教園、中國海洋大學黃島校區、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校區等8所涉軍涉海高校落戶, 5個院士工作站和16個國內頂尖國防創新團隊入駐。
軍地大學集聚融合,一座以軍民融合為特色、10萬人規模的開放式大學城快速崛起。以智力為支撐,創新示范區聚焦科技前沿和新裝備技術保障需求,搭建起六大創新孵化平臺, 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實現轉化。
后勤共保 規劃建設"四大中心"
保障服務是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主要的定位之一,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在這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創新。
創新示范區規劃建設了裝備技術保障中心、軍地人才培養中心、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中心、軍隊社會化保障中心“四大中心”,最大限度保障軍隊需求。
劃出專門地塊規劃建設海軍公寓;開工建設了總投資16億元的 軍民融合醫院;篩選7家企業牽頭組建青島市首家軍民融合食品保障協會,建設軍港生活保障中心……圍繞軍隊保障服務社會化,創新示范區探索建立軍地統一的公共服務體系,在教育培訓、就業創業、醫療衛生等領域為部隊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實現了“ 后勤共保”。
舉個例子:
青島濱海學院珠山校區附屬醫院
青島濱海學院珠山校區附屬醫院總投資16億元,該項目總建筑面積 36.4萬平方米,規劃床位1500張,將按照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標準,打造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公益非營利性大型醫療機構。
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新區首家民辦公益性三甲醫院,也是山東省首家軍民融合醫院。
青島與海軍的情緣
青島海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海島120個,海灣49個,海岸線長711公里,占山東省的四分之一。 作為國內首個戰略母港所在地,古鎮口發展軍民融合可謂“近水樓臺”。
1949年2月,國民黨海軍黃安艦在青島地下黨的策反下起義,成為人民解放軍“ 第一艦”;
1953年,新中國第一個潛艇基地在青島修建;
1954年6月,第一支潛艇獨立大隊在旅順成立,后調防青島;
上世紀70年代,第一支核潛艇部隊在青島誕生;
2013年2月,首艘航母“遼寧艦”駐泊古鎮口軍港
……
作為一座海軍城,
青島見證了我國海防從弱到強的歷史巨變,
創造了十多個海軍第一。
如今,
青島又在軍民融合的時代搶先邁出了一大步,
成為“青島樣板”。
[編輯:帛幼]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