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家庭農場”已達4.3萬家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1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青島市深化農村集成改革 推動鄉村振興強村富民”工作情況。記者自會上獲悉,青島通過改革這一鄉村振興的法寶,培優主體、增強服務,聚力破解“小農戶與大生產”的矛盾,現代農業發展蹄疾步穩。
面對農村種地出現農民老齡化、個體農戶效率相對不高等問題,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立足農業農村新的形勢變化,鞏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探索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問題。
重點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市已有農民合作社1.6萬家、家庭農場4.3萬家,帶動著76萬小農戶有機融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青島扎實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雙十雙百”提質強能行動,以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目標,重點培育10個區域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10個區域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中心、100個農民合作社和100個家庭農場,創新農民合作社帶動小農戶機制,發揮家庭農場示范作用,為小農戶提供集成式、一體化服務,聯農帶農作用日益顯現。連續三年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列入高素質農民培訓、舉辦農村經營管理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培訓300余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400余名新型經營主體輔導員,不斷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業人員能力。
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當前全市已有社會化服務組織3000余家。青島累計爭取中央財政扶持資金2.85億元,推廣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通過“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聚焦制約農業提質增效和綠色發展中的突出短板,選取作業成本高、短期效益不明顯,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或辦了不劃算的多個生產環節集中予以補助,幫助農戶種地,引導農戶集中連片經營,加快了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應用,累計補助面積250余萬畝,補助農戶近百萬戶,蹚出了一條“以服務專業化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路子。同時,因地制宜探索“統分結合”方式,由村集體組織農戶統一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在組織形式上,重點推廣“農戶+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組織”的服務模式,在利益聯結上重點推廣“農戶土地經營權入股+保底收益+增收分紅”的分配方式,兼顧農戶、集體和服務組織三者利益關系,使各方都參與生產經營,多勞都能多得。
農村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聚焦“一塊地”,青島深化承包地改革。穩慎推進五個批次全國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試點范圍從村級逐步擴大到整鎮、整縣。新爭取西海岸新區獲批全省唯一一個二輪延包整縣試點,探索了“平原村”“山嶺村”“城郊村”三類村莊四種延包模式。積極引導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等方式,解決承包地細碎化,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聚焦“一處宅”,青島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以保障農民基本居住權為前提,完成平度市國家宅基地制度改革兩項試點,制定出臺資格權認定等21個政策文件。開發建設全市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系統,實現市、區市、鎮、村四級全覆蓋。2024年以來,全市盤活閑置農房2300余宗,帶動村集體和農民增收4500多萬元。聚焦“一件事”,青島創新實施政策性農業保險,構建涵蓋21個市級普惠性險種、8個市級特色險試點、N個區市特色險種的“21+8+N”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突出問題導向。聚焦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這一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群眾感受最直接的領域,連續三年開展“三資”管理有關問題集中整治。摸清了全市5300個集體經濟組織家底,清查核實集體資產1344億元、較上年增加84.9億元,集體資源1172萬畝、較上年增加49萬畝。建成全市統一規范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立“陸地—海洋”涉農全產權要素和全品種的統一交易市場,交易品類達11種,實現農業農村領域交易品類全覆蓋。2025年1月至6月,全市農村產權線上交易10.1億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所有村莊實現了規定范圍內集體資產資源100%線上交易。搭建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數字云圖”、清廉鄉村數字監督“兩大平臺”,全市5300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描邊上圖”,集體資產資源100%上圖入庫,形成77萬宗集體資產資源“數字云圖”,實現集體資產資源可視化、數字化管理。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