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海岸3處景區詳規發布,青島海島旅游發展能級加速提升
竹岔島“入局”,“跳島游”正布一盤大棋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見習記者 高小巖
青島海島游日前迎來“新動作”——《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薛家島風景區竹岔島群景區等3處景區詳細規劃(2025—2035年)》(以下簡稱《詳細規劃》)公示。其中,竹岔島群景區位于薛家島風景區東部,由竹岔島、脫島、大石島和小石島組成,是由火山噴發形成的天然海島,總面積56.71公頃。根據《詳細規劃》,景區定位為生態海島游憩典范、世外桃源度假天堂、漁文化體驗展示區,將瞄準浪漫度假、藝術潮創、休閑運動等功能方向。
去年4月,《青島西海岸新區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印發,提出突破發展濱海文旅產業,推動竹岔島、唐島灣、靈山島、古鎮口、齋堂島、瑯琊臺等區域納入全市旅游航線總體規劃,推出串聯海島和沿海主要景點的“一程多站”式海上旅游觀光線路。今夏旅游旺季,隨著多條海島旅游航線的相繼開通,海上海島旅游取得突破發展。靈山島、齋堂島等條件優異的島嶼,成為更多游客向往的海島旅游目的地。
《詳細規劃》的公示,意味著相比先行一步的靈山島、齋堂島,被寄予厚望的竹岔島旅游也由此“眉目”清晰。西海岸新區實施的“海島、海上、海灘、海灣”立體化發展戰略,也將迎來更多新成效,打造更多新風景。
打造海島旅游新樣板
西海岸新區海域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海岸線309公里,灘涂83平方公里,沿岸分布自然港灣23處,有靈山島、齋堂島、牛島、竹岔島、沐官島、唐島等島嶼42處,海洋文旅資源豐富,被世界旅游組織專家評價為“中國北方最具開發潛力的旅游度假地之一”。
在西海岸新區文旅發展布局中,竹岔島位置關鍵、地位重要。根據《青島西海岸新區(黃島區)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對竹岔島的定位,竹岔島是鳳凰島度假區的點睛之處,竹岔島片區在環境改造的基礎上,建設會議會展設施,舉辦高等級會議會展,使其成為青島西海岸新區新的景觀地標。
近年來,竹岔島居民整體搬遷后,不時傳出旅游規劃方面的消息,公眾關注度很高。此番《詳細規劃》公示,明確了竹岔島群景區未來十年發展藍圖,也進一步拉高了期待值。
據《詳細規劃》,竹岔島群景區擁有景源3處,其中竹岔島包含12處景點,分別為億年火山口、“神龜孵卵”卵石灘、東礁石灘、東礫石灘等。根據旅游服務設施規劃,景區日游客容量約為800人次,日極限游客容量約為1600人次,年游客容量約為15萬人次。
規劃將竹岔島主島整體作為旅游服務基地,將原村莊改造為旅游服務設施,包含住宿設施、餐飲設施、娛樂設施、購物設施等。同時,擴建原竹岔島碼頭、新建停車場兼停機坪、規劃漁家風情步行街,新建污水處理站、微型消防站、垃圾處理站等。建筑布局上,旅游服務基地采用院落式布局,保留原村莊街巷肌理,對原有公共建筑充分改造利用,傳承融合青島傳統海島漁村民居的院落式建筑風格。
落實到具體推進過程中,目前竹岔島碼頭工程(設計)招標、綜合開發項目酒店建設工程(設計)招標等計劃已相繼發布。其中,竹岔島碼頭工程項目將新建南防波堤、西防波堤(內側岸壁兼碼頭)、北防波堤及港內透空平臺、接岸棧橋。同時,還將建設碼頭配套的水、電、通信、照明、燈樁等附屬設施。竹岔島度假村建設工程將布局高端民宿、特色餐飲、海上休閑運動、康養水療等業態。南屯酒店建設工程將布局精致客房、綜合碼頭、特色餐廳、酒吧及休閑咖啡廳、天空泳池、SPA中心、休閑設施等業態。
建設新海島,致力打造未來新型海島旅游目的地;設計新場景,致力打造海島旅游IP新產品;催生新動能,致力打造海島旅游新業態;創造新模式,致力打造海島旅游開發新樣板。隨著《詳細規劃》進入公示,竹岔島相關項目建設進度將進一步加快,打造海島旅游新樣板。
海島灘灣旅游立體化發展
市委黨校市情研究中心副教授孫偉超表示,青島旅游目前陸地游相對成熟,海上游加速起勢,海島游相對欠缺,應該形成陸、海、島一體的發展格局。
堅持海島與海岸帶聯動,只有打造復合型海島旅游產品,才能形成陸、海、島一體發展格局,實現“1+1>2”效應。細讀《詳細規劃》可以發現,對金沙灘景區、鳳凰山景區兩個景區的規劃,恰與竹岔島群景區相互倚靠,形成海島灘灣立體化發展的整體優勢。
金沙灘景區總面積283.38公頃,其中金沙灘是中國沙質最細、面積最大、風景最美的海水浴場之一,被譽為“亞洲第一灘”;金沙灘啤酒城則是亞洲最大的國際啤酒都會、一年一度的青島國際啤酒節的舉行地坐落于此。在這里,可以駕行環島路將濱海風光盡收眼底,在金沙灘感受碧海藍天下的廣闊舒暢,在金沙灘啤酒城體驗音樂篝火的浪漫,去鳳凰之聲大劇院看演出、賞戲劇……
8月16日,第35屆青島國際啤酒節閉幕,30天的激情狂歡共接待游客697萬人次,消費啤酒2900余噸,金沙灘景區成為青島熱度最高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青島金沙灘“迷你啤酒節”在金沙灘啤酒城啟幕,推出啤酒嘉年華、知味美食季、潮流文化匯、哈舅萬物市集、時尚體育節五大活動板塊,為市民游客打造節日休閑游樂新場景。
“我們將延續青島國際啤酒節狂歡主題,聚焦‘啤酒+’,提升經營品質,策劃多元活動,不斷解鎖文旅融合新體驗,持續增強金沙灘啤酒城的國際范、體驗感、文化味,助力新區文旅消費升級。”青島黃島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書武介紹。
針對這個較為成熟的景區,詳規注重升級提升,將其定位為東方風情體驗中心、海濱特色休閑基地、金色沙灘游憩典范。通過全面整合景區文化藝術和自然景觀等資源,建設以“一城、一灘、一展”為核心的文化旅游格局。按照旅游服務設施規劃,景區日游客容量約為4.85萬人次,日極限游客容量約為9.7萬人次,年游客容量約為909.375萬人次。
鳳凰山景區西臨金沙灘景區,包括南北屯路以北鳳凰山、窟窿山、馬頭山、道管山等山體以及張屯嘴、綠島嘴和象頭等岬角,總面積877.15公頃。景區以優美迷人的山林和岬角為主要風景特征,以海濱漫步、山地運動、露營休閑、生態觀光、山海野外活動為主要游賞內容。
根據《詳細規劃》,鳳凰山景區規劃設置2處服務基地、4處旅游點和6處服務部,規劃床位數1400余張。游線規劃串聯景區北部主要山體,以山景、黑松林及海灣岬角觀海為主要特色,包括北海救助基地燈塔、潮海對望、鯨濤鱷浪等。
詳規以風景資源保護和景區品質提升為首要前提,重點論證如何切實保護、合理開發和科學管理薛家島景區風景名勝資源,強化景區自然、人文特色及游賞服務功能,為風景區的保護、合理開發和科學管理提供了發展藍圖。
開發“跳島游”“陸海聯動游”
《詳細規劃》是西海岸新區實施“海島、海上、海灘、海灣”立體化發展戰略,重點突破海上海島旅游的縮影。近年來,新區正依托靈山島、竹岔島、鳳凰島和古鎮口區域“三島一區域”,積極招引海上旅游頭部企業落地,開發海上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水上運動等海上旅游產品,全面提升旅游目的地發展能級。
靈山島生態旅游區是“中國北方第一高島”,享有“海上畫屏”“靈島浮翠”等美譽。周邊海域廣闊,海洋生物物種豐富,植被豐茂,地質景觀奇特,島上旅游資源豐富。4月,靈山島陸島交通碼頭投入試運營,靈山島生態修復與綜合提升項目正在全力推進。今年推出的靈山島一日游路線、二日游路線,為游客登島游覽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選擇。其中,“靈山島一日游”8月23日首航,首日就接待游客約400人次。而隨著“星光島—靈山島”航線等海上游航線的開通,西海岸新區的海島游變得愈發豐富。
齋堂島位于瑯琊鎮東南海域,與瑯琊臺遙遙相對,保持著渾然天成的自然風景和簡單清新的淳樸民風。島上現有十二家漁家宴和四家特色民宿,游客可登島欣賞壯麗的海上日出日落,品嘗海鮮美食,沉浸式體驗原汁原味的漁家生活。目前,齋堂島、瑯琊港陸島交通碼頭改擴建工程已被納入西海岸新區海上旅游客運碼頭站點整合方案,正在加緊建設。
7月29日,“好客山東·半島1號”海上游航線首航,從積米崖或星光島碼頭出發,串聯起西海岸新區靈山島、齋堂島、瑯琊臺風景區,成為青島提升海島游整體吸引力的重要行動。按照西海岸新區規劃,條件成熟時還將開通“鳳凰島—竹岔島—靈山島—齋堂島”海上旅游線路。
這種串聯海島和沿海主要景點的“一程多站”式海上旅游觀光線路,正是跳島游模式。“針對竹岔島、連三島等海島面積偏小,但擁有多個距離較近且具有旅游開發價值的小海島,有針對性地開發跳島游或陸海聯動游,通過‘陸地/大島帶小島’的方式,既可盤活周邊海島資源,又可以為游客提供優質的配套服務。”孫偉超表示。
青島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丁金勝建議,開發差異化、個性化、特色化旅游產品勢在必行。比如,在靈山島打造“北方森林康養島”品牌,開發森林浴、中醫理療等健康養生項目,建設生態研學基地,開展自然教育課程;竹岔島高標準規劃建設“國際旅游風情島”,依托火山地質遺跡和獨特的海蝕地貌,開發地質研學旅游產品;齋堂島充分挖掘其作為“千古名勝瑯琊臺組成部分”的文化價值,打造“海上文化秘境”。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