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前七月經濟總體平穩,工業拉動功不可沒
●山東連續7年推進萬項技改、萬企轉型。前期“單點突破”紅利消失后,面對邊際成本遞增、復雜程度指數級上升,山東依然咬定這一重點領域自我加壓,滾動推進,由此帶動企業從被動執行向主動變革的深層次轉變
●山東發揮工業運行指揮部抓總作用,強化運行監測調度,用好價格、電力、制造業PMI等先行指標,確保及時發現和解決運行中的困難問題。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5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為85.4%
●山東面向市場、面向未來推進制造業從傳統到先進的轉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5%,高于全部規上工業增速2.7個百分點。以新能源車整車制造、航空航天設備制造、計算機制造為代表的新動能用電增速持續領跑,分別增長40.6%、32.2%、32.1%
前七個月山東經濟運行成績單出爐,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經濟指標好于全國,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6.0%,較上半年又提高0.5個百分點。小成本的技改,在企業如何“挖”出大效益?山東魯康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繼存現身說法:“今年魯康盤活閑置車間,將原90米輥道窯改造成速燒窯,新增自動化壓鍋機等設備140余臺套,技改后,公司可年產400萬件陶瓷耐熱燒鍋,市場占有率將提升20%。”
看似普通的數據增長背后,是山東連續7年推進萬項技改、萬企轉型。前期“單點突破”紅利消失后,面對邊際成本遞增、復雜程度指數級上升,山東依然咬定這一重點領域自我加壓,滾動推進,由此帶動企業從被動執行向主動變革的深層次轉變——這也是解讀前七個月山東工業數據的關鍵視角: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山東工業錨定“頭號工程”持續攻堅,在求進中穩住基本盤,于開拓中積蓄新動能。
夯實多業支撐,抓好“穩增長”首要任務。“頭號工程”是全局發展的動力源,工業要想支撐全省經濟發展和全國工業大盤,最根本的就是穩增長。
化工、鋼鐵、輕工紡織等傳統行業是山東工業重要支柱。山東發揮工業運行指揮部抓總作用,強化運行監測調度,用好價格、電力、制造業PMI等先行指標,確保及時發現和解決運行中的困難問題;激光設備、新能源電池、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等優勢產業、新興產業潛力深厚,山東結合“鏈長制”更新完善窗口將其納入重點產業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時,山東推動擴大工業品以舊換新品種和規模,支撐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和平臺經濟……前七個月,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5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為85.4%。
高端化步伐加快,開辟“高質量”增量。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水平,決定著“頭號工程”的成色。
山東面向市場、面向未來推進制造業從傳統到先進的轉型:對準產業需求抓創新,芳綸纖維、環保裝備、新能源電池等融鏈固鏈對接活動舉辦,通過做優生態圈強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等相融互促,讓科研者指尖的“技術密碼”能更快轉化為驅動生產的“智慧齒輪”;數字賦能提速,通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開展優秀行業模型、場景模型遴選,帶動頭部企業與數字服務商核心能力共用、應用服務共創,所沉淀的智能化轉型經驗加快向中小企業普及;聚焦重點行業領域成果轉化堵點和痛點,深化“揭榜掛帥”行動,布局建設中試和應用驗證平臺……由此,山東實現前七個月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5%,高于全部規上工業增速2.7個百分點。
激發新需求新場景,構筑增長新空間。
低空經濟“起飛”:山東完善無人機產業鏈“1+N”圖譜清單,超前布局根植性企業和研發機構,謀劃關聯產業發展,在鮮活品速遞、緊急醫療、城市管理等方面形成多個典型場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壯大:山東將“聰明的車”和“智慧的路”有機結合,在智慧物流、智慧港口、智慧環衛、智慧交管等領域開展場景應用,已蹚出一批可行的商業化模式……前七個月,以新能源車整車制造、航空航天設備制造、計算機制造為代表的新動能用電增速持續領跑,分別增長40.6%、32.2%、32.1%。
7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較6月增加1.5個百分點,高于全國2.7個百分點;1至7月累計增長7.8%,高于全國1.5個百分點,山東工業又一步前進。
當前,不少企業還面臨需求收縮、出口增長減弱等現實壓力,穩住工業壓艙石,需要更好穩住這些力量之源。應看到,工業經濟“頭號工程”持續深化,政策疊加效應釋放,更多資源正投向工業領域,不因一時的成績放慢腳步,也不為一時的阻礙動搖方向,在多元挑戰中守住“重心”,創造性采取借力和對沖措施,就能推動工業經濟繼續向優向好。
本報記者 付玉婷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