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報實驗室丨同款手機回收價誰更高:轉轉總體低于愛回收,個人回購商價格更高
海報新聞記者 杜鄭敏 秦文 李金珊 孫來彬 報道
隨著手機更新迭代加速,手機回收成為市民處理舊機的重要方式,但不同渠道的報價差異與服務規范始終是回收服務的痛點。近日,海報新聞記者隨機用四臺不同品牌和型號的手機(榮耀200 Pro、iPhone 15Pro、iPhone 15 Pro Max、iPhone 16 Pro Max),分別在濟南中心區商圈的轉轉、愛回收線下門店,以及舜井淳和數碼廣場位于一樓門口處的個人回購商檔口進行估價測評,通過多平臺多樣本方式,實測估價過程,記錄檢測細節、報價差異及服務態度,為消費者提供真實參考。
國慶節前夕,記者拿著一臺于2023年以8999元購入的iPhone 15 Pro(256G)手機,走進商場的愛回收門店。在向店員說明回收意愿后,店員隨即問記者的心理價位,而后開始對機身外觀有無劃痕碎屏等進行大致檢測。店員打開手機相機,一邊用一張白色卡紙遮住攝像頭,一邊給記者解釋“如果測出攝像頭有白斑,會影響估價”。
在進行完簡單的機器檢測后,店員在“愛回收”APP對手機線上估價。經過手機內存、使用情況、成色情況、有無劃痕掉漆缺角情況等11個詢價選擇后,測出預估價在4047元。全程耗時約6分鐘。店員給記者解釋:“除去疊加的門店及新客等優惠券,原始估價是3724元。”
在記者表示出“與自己的心理預期相差較大”后,店員繼續說,鑒于該手機整體較為完好,門店可在預估價的基礎上,再加300元-500元,即在4300元-4500元的價格區間回收該手機,“門店上給到的價格算是最高的了,如果換做工程師上門回收,價格會壓得更低,因為他們手里沒有門店的優惠券(給你們)。”
檢測榮耀200 Pro(12GB+512GB)時,店員告訴記者:“你手機側面有一個小劃痕,價格可能會稍微降一點。”店員指出來的劃痕,記者需要仔細觀察后才能發現。一般來說,手機回收會檢查功能項和外觀項,其中功能項包括wifi、震動、觸摸、信號、電池等情況,最終的預估價1034元。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與愛回收店員溝通的尾期,店員還承諾道:“如果我們給的價格比同行給的低,那我們也會加價(以保證不低于同類同行給的價格)。”并當場進行兩平臺的價格對比,最后結果顯示,參與測評的iPhone 15Pro在愛回收平臺的原始預估價比另一個平臺要高幾十塊錢。
在商場的轉轉店鋪,店員以同樣流程預估手機iPhone 15 Pro Max(512GB,電池88%)和iPhone 16 Pro Max(512GB)的回收價格。重點詢問了手機的質保期、是否有過維修記錄,并提及檢測時會重點查看外觀、顏色和內存等,并且店員在詢問過程中一直反復強調,外觀磕碰的程度及數量是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
經現場通過專業放大鏡檢測手機整體外觀后,轉轉店員給iPhone 15 PM的回收估價為5195元,后協商為約5100元。店員表示價格低是市場行情決定,并坦白說:“若延遲出售,未來價格可能還會下降,回收價格根據當前市場行情動態調整,一天一個價。”
隨后,記者來到位于世茂廣場西側的舜井淳和數碼廣場一樓、靠近門口處的一家個人手機回購檔口,這里的檢測流程明顯簡化。該檔口老板“牛哥”僅簡單觀察了四臺手機的外觀,開機查看電池健康度,未使用任何專業設備,檢測每臺手機耗時均不超過2分鐘,便在手機里的微信小程序上查詢對應型號的當日回收價。
報價方面,iPhone 15 Pro報4800元,iPhone 15 PM報5600元,iPhone 16 PM報7000元,均為三家中最高;榮耀200 Pro報1150元,低于轉轉但高于愛回收。當記者詢問是否檢測主板與拆修情況時,牛哥表示“外觀沒問題估價就差不多,如果現在就想賣我就得拆機檢查了,檢查沒問題后我立馬給你打款。”
三種回收渠道價格對比顯示,個人手機回購商“牛哥”的檔口在三款iPhone機型上報價最高,但缺乏現場專業檢測支撐;轉轉在榮耀200 Pro上報價1186元,領先愛回收152元、檔口36元;愛回收則在iPhone 16 PM上,以6700元優于轉轉的6100元,且檢測流程最細致。值得一提的是,三家渠道均支持當場打款。
記者發現,在iPhone手機回收方面,相比個人回收檔口,轉轉、愛回收平臺存在壓價行為。比如iPhone 15機型,轉轉等平臺初步報價5000元左右,線下個人回收商報價相對透明,約為全國通行價,可給到5500元–5600元。牛哥告訴記者,二手手機市場價格波動大,型號老、行情低、電池健康程度和質保期短都為壓價原因。
從行業現狀來看,愛回收的檢測流程符合連鎖平臺標準,轉轉報價透明,而檔口則延續了“經驗定價”的傳統模式。對于消費者而言,若追求高價且能接受檢測簡化,個人手機回收檔口的iPhone機型報價更具吸引力;若重視檢測規范與數據安全,愛回收的專業度值得信賴;處理安卓機型時,轉轉的價格優勢明顯,但需主動要求細化檢測流程。此次實測也印證,在這場“價格與信任”的博弈中,只有更透明、更專業,才能贏得更多市場。
[來源:海報新聞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