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靈片、腦力寶丸、黃精丸、強力枇杷露、速效救心丸……這些耳熟能詳的藥名或將面臨更改的可能。
2017年1月1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發布了四條命名基本原則,指出中成藥不應采用“寶”、“靈”、“精”、“強力”、“速效”等夸大用詞,“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詞也被列入了中成藥名字“黑名單”。
涉及幾千個產品批文
指導意見提出了中成藥命名的四項基本原則,其中一項即為“避免暗示、夸大療效”原則。意見指出,要避免采用可能給患者以暗示的有關藥理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或治療學的藥品名稱。如:名稱中含“降糖、降壓、降脂、消炎、癌”等字樣;不應采用夸大、自詡、不切實際的用語。如:“寶”“靈”“精”“強力”“速效”等;名稱含有“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詞。
同時規定,指導原則不僅適用于中藥新藥的命名,也適用于對原有中成藥不規范命名的規范。也就是說,一旦意見實施,市面上已被批過的藥名也通通要改。
藥品改名字,可能涉及的范圍有多廣呢?在CFDA藥品數據庫國產藥品一欄中,分別將上述字樣輸入,可粗略檢索到共5326個藥品批文。其中,光名字中含有“靈”字的藥品名稱就涉及2349個批文數。對于藥企而言,改名字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名字的小小改動,包裝材料、說明書、小盒、紙箱、標簽通通要變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起好藥名,沒點文化可不行
將一部分名字拉入黑名單的同時,實施意見也指出,將傳統文化特色賦予中藥方劑命名是中醫藥的文化特色之一,因此,中成藥命名可借鑒古方命名充分結合美學觀念的優點,使中成藥的名稱既科學規范,又體現一定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
哪些藥名能后體現傳統文化特色呢?實施意見中特別舉例,像“玉屏風”“月華丸”“更衣丸”,這些名字就很美。“玉屏風”之名,以屏風指代人體抵御外界的屏障,形象地詮釋了此方治療表虛自汗的特殊功用,且兼具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體現了中醫形象思維的特質。''月華”則是古人指月亮或月亮周圍的光環,因肺屬陰,為五藏之華蓋,猶如月亮之光彩華美,故將能滋陰潤肺,治療肺癆的藥品起名為“月華丸”。
當然,藥品也不是越玄乎越好,還是要有文化依據的。意見中強調,名稱中所采用的具有文化特色的用語應當具有明確的文獻依據或公認的文化淵源。
網友:不能一刀切
對于該實施意見,網友們褒貶不一。有網友拍手叫好,認為夸大療效的藥名的確誤導了不少消費者,藥名早該規范管理了。也有網友指出,像“速效救心丸”“風油精”等藥名已經深入人心,一刀切的改名方式不可行。
考慮到有些藥名沿用已久,意見稿中支持,對于該類藥名,如必須改動,可列出其曾用名作為過渡。過渡時間應按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
目前,《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還在公開征求意見階段。按照公告,社會公眾可于2017年2月15日前將有關意見通過電子郵箱wudz@cfda.gov,cn反饋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編輯:夜樓]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