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市即墨區的東方花園小區內,有一家隕石科普館,這是由即墨區一對市民夫妻自費開辦。在這個面積不到200平方米的隕石科普館里集中展示了80多種隕石標本,全部來自即墨區市民苗朝輝、孟凡會夫婦20多年的收集,包括石隕石、鐵隕石、石鐵隕石、橄欖石鐵隕石等,供市民免費觀賞。
隕石也稱"隕星",是外太空隕落地球表面的特定巖石種類,是地球以外脫離原有運行軌道的宇宙流星或塵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未燃盡的物質,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科研價值。對隕石的研究、鑒定和收藏,是認識太陽系起源及演化的重要途徑。
6月21日,記者走進即墨隕石科普館,各種珍貴隕石標本悉數亮相仿佛來到了神秘的宇宙空間,這些“天外來客”,讓人對宇宙的探索產生無窮的幻想和樂趣。孟凡會真正對隕石產生興趣是在有一次回家鄉莒縣探家時,夜晚孟凡會坐在村莊后面的山上看星星,忽然流星雨劃過。“感覺外太空神秘又難以捉摸,像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孟凡會的好奇心當時就被調動了起來。“后來,自己慢慢喜歡上了研究隕石文化,發現愈研究愈感隕石文化的深厚和魅力,并對此樂不知疲。”孟凡會癡迷收集隕石。20多年來,孟凡會滿世界地跑,收藏各地的隕石標本,受其影響,妻子苗朝輝也漸漸地癡迷上了隕石文化。
重溫往事,想起來以前盡是辛酸,此時此刻卻是滿滿的幸福和浪漫。苗朝輝說,多年前,孟凡會曾經因為一塊石頭,竟然賣掉房子跑到埃及“追星”。苗朝輝說,他們夫妻倆寧可邀請國內外隕石愛好者來到即墨參觀欣賞,也不愿意高價出讓收藏的隕石。在他們眼里,這些隕石都是有生命的,都是外星球到地球的物質能量。錢可以通過創業去賺,但隕石作為一種特殊的物質,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科學資源,收藏隕石更為重要的是傳播科學、弘揚隕石精神和隕石文化。
從不理解老公收藏隕石,到自己也喜歡上了隕石,如今又開辦起一家隕石科普館,免費供中小學生和愛好者參觀學習。說到興起,苗朝輝起身向記者興致勃勃地介紹起她館里的藏品。她說,她這些收藏都是擁有國際命名的,就像是品牌一樣,只有這種定向掉落、擁有國際認證的隕石才有收藏的價值。
丈夫孟凡會常年在外尋找收藏隕石,苗朝輝在即墨區打理照料著隕石科普館。“曾經我仰望星空,希望能得到一片星辰,這本來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不過現在我實現了。”在科普館內,還擺放了一顆鎮館之寶-56公斤的小型隕石,苗朝輝撫摸著隕石上紋絡深情地說。這塊命名為“Californium”的阿根廷鐵隕石,由北京天文臺張寶林教授親自從國外購回結緣于此,并命名為“許愿星”。
在學習隕石知識的過程中,苗朝輝不斷思考、琢磨、研究隕石,她在實踐中總結,使自身的隕石知識修養得到提升,逐漸具備了認識、辨別隕石的能力。隕石科普館開館以來,很多來自青島市內外的隕石收藏愛好者及市民慕名到隕石科普館一睹這些“天外來客”的風采,他們還帶著自己收藏的隕石,請苗朝輝鑒定真假。“收藏隕石,務必要先收藏知識。”在采訪過程中,苗朝輝反復強調這一點。她說,一些隕石收藏者花高價收藏,經鑒定是假的后往往難以接受,“有的瞬間就蒙了,還有的老人知道后生一場大病”。所以,即使能一眼看出真偽,也不能急著說破,要先察言觀色看對方的承受力,然后再從隕石收藏的基本概念及實物展示開始,讓收藏者能學到判斷隕石的一些知識。“有一些甚至要過很長時間才能告訴對方隕石的真實情況。”
記者了解到,隕石科普館主要功能是收藏、研究、展示世界各地隕石標本,宣傳隕石文化科普知識,為隕石收藏愛好者提供科學鑒定。供市民近距離觀賞與觸摸,感受宇宙的奧妙。隕石科普館設置國內外隕石展柜20多個,圖片說明、展板文字80余塊。科普館開館以來,每天都有人到隕石科普館參觀,了解隕石。“主要以隕石愛好者和天文愛好者為主,普通民眾來參觀的人不多。”“我們將努力把即墨區隕石科普館打造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生認識宇宙奧妙的第二課堂。”苗朝輝說。
“收藏隕石是一種緣分。隕本天上物,墜落下凡塵。歷經千萬難,福澤世間人。收藏隕石不但能給生活帶來樂趣,還有很好的社會價值。隕石有一種無形的感染力,吸引著你,讓你著迷。這幾十年和癡迷隕石的老公在一起,也慢慢被隕石文化所感染。創收是基礎,真正的‘追星人’,喜愛是第一位的。”說起自己的心頭之好,苗朝輝滔滔不絕。“它們看似與石頭無異,但其中蘊藏著很大的學問。”
對于未來,苗朝輝充滿期許。她希望做好隕石文化科普教育,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浩瀚宇宙的奧秘,激發青少年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和信心。“我們想通過媒體的宣傳,走進校園,走進社區,和更多的教育機構和社會團體合作,開展科普知識宣傳和講座,把隕石科普活動做到實處,讓更多的人了解隕石。希望吸引更多天文愛好者和民眾近距離接觸、感受宇宙的奧秘。為即墨區的科普活動的開展盡一份力量。”苗朝輝說道。文/通訊員 張濤 記者 谷正原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