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電子商務新業態蓬勃發展的浪潮中,國家稅務總局青島市稅務局主動靠前、精準發力,以政策“及時雨”和服務“助推器”,為電商企業從孵化、規范經營到轉型的全生命周期保駕護航。從賦能產業共同體到創新監管護航規范發展,稅惠力量正成為驅動青島電商新業態經濟破浪前行的強勁動能,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活力。
稅惠賦能“產業共同體”,全鏈孵化電商新業態
在青島即墨區,青島蟻家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品質新國貨”為旗幟,創新打造覆蓋設計研發、生產制造、質檢、倉配分銷的全鏈路“產業共同體”。這家產業互聯網企業創新構建了“雙引擎”深度賦能模式:打造“彼選私域質播平臺”,深入外貿工廠源頭買斷產品自銷;依托32萬平方米“品智公元”產業互聯網創新創業孵化中心,為外貿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
據悉,該公司已匯聚上千家優質供應鏈企業,成功助力超百家企業銷售額大幅提升,帶動10萬創業者投身新零售領域,實現銷售額連續8年高速增長,蟻家人平臺產品復購率和綜合退貨率兩項經營指標均遠遠優于行業均值。
面對這一多業態融合帶來的復雜生態和涉稅需求,即墨區稅務局組建專業團隊,針對平臺上大量小微賣家及初創企業,系統梳理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減免增值稅、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優惠等政策,依托稅收大數據精準畫像,通過征納互動平臺、短信定向推送等方式實現“政策找人”,確保政策紅利精準直達。
同時,即墨區稅務局為孵化中心的新入駐企業量身定制“開業第一課”套餐服務,從市場主體登記、發票申領到稅費申報等提供“一站式”輔導,助力創業者在起步階段就筑牢合規經營基礎。針對平臺經濟特有的私域分銷傭金結算、工廠訂單買斷涉稅處理等難點,服務團隊深入企業開展“平臺合規健康體檢”,梳理業務流程,排查風險點,為企業及平臺生態伙伴定制《涉稅風險防控指南》和財務管理建議。
“稅務部門的服務和輔導,幫助我們平臺的小微賣家能夠充分享受稅費政策紅利,近兩年我們享受各項稅費優惠3600余萬元。”公司財務負責人韋啟永表示,“合規‘體檢’為復雜交易模式增添了保障,讓整個生態能夠更規范、更高效的運行,也讓我們能更專注于服務好創業者。”
稅惠助推跨境轉型,破壁攻堅駛向“新藍海”
擁有20余年家紡出口歷史的青島佑思特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在2020年全球貿易環境的劇烈波動中深刻認識到“單一渠道”的脆弱性。公司總經理姚智榮算了一筆賬:一件成本4美元的家紡產品,在2B模式下利潤空間受限,而以2C模式在電商平臺售出,售價可達12美元以上,利潤空間提升數倍。這更加堅定了佑思特向跨境電商轉型的決心。
但轉型并非坦途。2B模式重“供應鏈效率”,2C模式則重“用戶體驗與運營策略”。這意味著佑思特需要重構從產品研發到營銷推廣,物流時效到售后維護的整套運營體系。初期沿用批量生產思維導致庫存積壓的教訓,讓企業深刻意識到數據驅動、快速迭代的重要性。
在企業轉型的關鍵期,市南區稅務局針對跨境電商企業“輕資產、高周轉、退稅頻次高”的特點,由業務骨干組建跨境電商稅收服務小組,一對一輔導政策。建立“稅企直聯群”,實時收集企業在出口退稅、跨境支付、稅收協定等方面的需求,實現“問題當日響應、難題限時解決”,成為企業轉型路上的“稅務顧問”。
“2025年前兩季度,我們累計收到出口退稅近250余萬元,3天內到賬的退稅款,讓我們企業能更快投入新品研發與營銷推廣。”姚智榮對退稅速度帶來的資金活力贊不絕口。稅惠活水的及時注入,為企業從“傳統制造”駛向“數字貿易”的新藍海提供強勁引擎。
稅惠優化定制服務,護航成熟電商行穩致遠
在青島電商產業新業態中,規?;⒍嗥脚_運營的成熟企業是重要支柱。萊西市稅務局聚焦轄區內電商經濟發展特點,精準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通過“政策找人”“服務上門”等舉措,為這類重點電商企業提供了“量體裁衣”式的服務,為成熟電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據悉,青島淘樂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綜合性電子商務運營商,業務涵蓋電子商務應用、直播運營、網站建設維護推廣、社群營銷等多個領域。作為天貓、京東、抖音、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平臺的優質商家,淘樂美運營著蘇泊爾、SKG、戴森等知名品牌店鋪,2025年月均發貨量超3萬單,店鋪月均訪問量高達2000萬人次,在青島、杭州兩地設有分公司,員工規模超百人。
針對其交易頻繁、多平臺運營、發票管理復雜等特點,萊西市稅務局定期梳理并提供涉稅風險提示清單,幫助企業規范財務管理,有效防范因政策理解偏差或操作失誤引發的稅收風險,為企業穩健經營筑牢“防火墻”;建立稅企直聯通道,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及時響應并解決企業在跨區域經營、大促期間發票增額等方面遇到的涉稅疑難問題;主動上門輔導小微企業“六稅兩費”等適用減免政策要點及申報流程,確保企業懂政策、會操作。
“稅務局的同志不僅送政策上門,還手把手教我們申報、預警潛在風險,讓我們發展更安心、更有底氣。”該企業辦稅人員王麗娟介紹,“稅費減免讓我們有更充裕的資金可以投入到技術升級、團隊建設、市場拓展和品牌運營中,極大增強了我們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韌性和活力。”文/通訊員 孫晉 記者 趙彥閱
[來源:信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