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8月13日訊 “不用請假趕路,在辦公室就能舉證質證、回應仲裁員問詢,這系統真是解了燃眉之急!”近日,青島市的趙先生通過仲裁異步庭審系統完成了一場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全程線上操作的便捷讓他連連稱贊。這是青島市創新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異步審理工作模式上線后,眾多受益當事人的縮影。
作為“智慧仲裁”建設的重要成果,異步庭審系統利用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組織勞動者、用人單位、仲裁員以非同步方式進行庭審,通過電子平臺完成提交仲裁申請、在線證據交換、書面陳述辯論意見、在線完成仲裁調查、電子送達結案文書等仲裁流程,讓勞動人事爭議處理從“定時定點”邁向“隨時隨地”,為群眾和企業帶來全新的維權體驗。
從“奔波往返”到“指尖操作”:當事人的體驗革命
“以前打過一次勞動仲裁,從老家到庭審現場光在路上就耗 3 小時,遇上旅游季買不到票更是焦頭爛額。”談起傳統庭審,外地務工人員周女士深有感觸。當事人可選擇勞動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單位工商登記注冊地申請仲裁,但從立案到庭審存在一定周期,當事人家在外地的仍需在庭審當日專程折返,不免平添奔波之勞與時間成本。而如今,周女士通過手機“愛山東”小程序登錄異步庭審系統,在老家用半小時就完成了證據上傳和質證意見提交。
這種轉變源于系統對當事人端的全方位賦能。當事人只需通過支付寶登錄青島市人社局官網或微信“愛山東”小程序,即可進入專屬界面:被申請人答辯期內上傳書面答辯意見、舉證期內提交證據材料、質證期限內發表質證意見、收到仲裁員問詢后在線作答……所有操作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均可參與,以期限內最后一次提交為準,既保留修改空間,又確保程序嚴謹。異步庭審解決了維權時空沖突,降低了當事人的維權成本,當事人不用再為來回奔波花冤枉錢、耽誤工作,參與案件處理的積極性也比以前高多了。
濟南的王律師最近代理了一起在青島仲裁受理的案件,她對系統的即時送達功能贊不絕口:“過去開完庭筆錄要現場簽字,裁決書要郵寄后當事人親自簽收,碰上出差就得拖延一周。現在異步審理后筆錄電子送達、線上確認,1分鐘就能完成,裁決書更是手機上直接簽收,效率提高太多了。”
從“線下等待”到“線上協同”:仲裁辦案的效能躍升
“庭審雙方舉證質證環節至關重要,碰上案情復雜或雙方證據較多的,光舉證就得2、3個小時,現在系統自動管控期限、當事人線上舉證質證,我們能把精力放在案情研判上。”從事仲裁工作 12 年的馬仲裁員,對系統帶來的改變感受深刻。
在管理端,仲裁員可實現全流程線上辦案:設置舉證質證期限后,系統短信提醒當事人;針對爭議焦點生成的問題清單,定向發送給雙方;舉證質證結束后,書記員一鍵生成筆錄,支持在線修訂與電子簽章。最關鍵的是,青島仲裁依托省仲裁辦案系統的數據接口,與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融合,自主開發裁決初判功能,自動調取本市同類案件裁決數據,利用大模型的深度理解與邏輯推演能力,自動生成初步裁決文書,仲裁員只需補充個性化說理即可完成終稿,滿足仲裁員同時審理多起案件,提升了辦案效率。
吳仲裁員算了一筆賬:“傳統庭審模式下,審理和記錄至少2小時,現在系統自動梳理、自動歸檔,還能直接關聯電子送達記錄,每天至少多處理 1 起案件。”
從“物理流轉”到“數字重構”:案卷管理的邏輯革新
對青島仲裁而言,異步庭審從來不是簡單“把線下流程搬到線上”,而是用數字技術給仲裁服務邏輯來了一場“脫胎換骨”的重塑。
過去,檔案室里總堆著一摞摞紙質卷宗,不僅占地方,還得小心防潮、防蛀、防火,調閱時翻閱紙質案卷費時又費力。如今,異步庭審帶來的全流程電子化管理讓這一切成了過去式——從立案開始案卷就“住”進了云端,甩掉了先存紙質卷再掃描歸檔的麻煩步驟,一步到位實現數字留存。當事人想閱卷坐在家里就能在線申請,材料即刻呈現,省了路上的奔波,也少了等待的焦慮。而線上攢下的案件信息,像個貼心的“小助手”,會主動把同類案子推給仲裁員參考,幫助實現類案同判,讓每一份裁決都更顯公平。
異步庭審從案件審理到檔案管理,用數字技術把仲裁服務的方方面面都捋得更順、做得更優,實實在在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綜合效益。(記者 李如藝)
[來源:信網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