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0月24日訊 為讓散落在鄉村的正能量“串珠成鏈”,不斷激發起青島鄉村振興“新動能”。10月21日,“青島鄉里鄉親”喜愛的系列社會典型案例發布活動在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大數據中心舉行,經廣泛征集、層層遴選,現場發布了40個“青島鄉里鄉親”喜愛的系列社會典型案例。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袁瑞先參加活動并講話,市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市文明辦副主任姜鴻發,市委網信辦二級巡視員王軍,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級調研員竇文輝,農業銀行青島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安玉偉參加?;顒佑墒修r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郝曙光主持。
今年4月,市委農辦聯合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農業農村局和市文化和旅游局開展了“青島鄉里鄉親”喜愛的系列社會典型征集,共收集鄉情民俗陳列館、農村社會事業網絡達人、鄉村手藝“技良人”、文明鄉風建設等4大類382條典型案例,覆蓋125個展覽場館、241個團體組織和400多名群眾,創新形成了涵蓋農村社會事業、鄉村文化等多維度的資源庫,該資源庫為全省領先并被農業農村部在全國推廣,案例在線上瀏覽量超4000萬次。
“個體閃光”匯聚整體出彩
這次典型征集聚焦鄉風民俗、傳統技藝、文明案例和新媒體傳播四個方面,遍布7個涉農區市、90個涉農鎮街,實現涉農區市、鎮街全覆蓋。提煉的典型案例中,既有鑄就永恒的傳奇匠人,也有堅守初心的普通農民;有敢闖敢試的創業領頭人,還有引領鄉風的文明榜樣。每個典型就像散落在鄉村角落的點點微光,讓鄉村文脈的“星星之火”形成鄉村振興“燎原之勢”。
“鄉音鄉情”講述青島故事
“青島鄉里鄉親”喜愛的系列社會典型挖掘的膠州姜恩蘭老人“一諾千金”的感人事跡“出圈”,王哥莊大饅頭亮相華表獎頒獎典禮等重要舞臺,西海岸新區大場鎮三河埠村“幫喜團”推進喜事簡辦成新風,獲央視報道……此次典型征集不僅注重“找典型”,更用心“講好典型故事”,創新宣傳形式,弘揚農民誠信質樸、善良堅韌精神品質,樹立鄉村文明新風尚,持續筑牢鄉村振興“文明基石”。
“頭雁效應”引領共同致富
典型線索覆蓋了全部省、市鄉村振興片區,實現了典型培育與片區建設同頻共振。帶著“泥土味”的故事不僅讓“技良人”的匠心被看見,更帶動嶗山區王哥莊大饅頭、西海岸新區“大村魚拓”等鄉村IP火熱,讓傳統手藝成為鄉村產業“新名片”。這些典型的成功實踐,充分印證鄉村文化力量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優勢、治理效能和發展自信。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根基在文化。下一步,青島將持續加強“青島鄉里鄉親”品牌宣傳推廣,強化金融賦能典型成長,鼓勵典型與鄉村振興片區、鄉村農文旅深入融合,讓鄉情鄉韻成為推動青島鄉村全面振興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記者 耿潤)
[來源:信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