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6月20日訊 王女士在奇富借條(原360借條)有一筆1890元的欠款,其中本金1666元,利息224元 。由于所在單位受經營狀況影響,工資未能按時發放,王女士暫時無力償還欠款,在此之后她就陷入了借貸逾期后的頻繁催收的困擾。對此,信網(熱線0532-80889431)聯系了奇富借條工作人員,得知用戶困境后,對方表示,近三個月將暫停對王女士的催收。
催收短信電話成工作生活“干擾源”
此前,因生活所需,市民王女士曾向奇富借條借款10000余元,經過多期的償還,目前欠款還剩余1890元,其中包含224元利息。受工資延遲發放影響,王女士6月份未能按時還款。“其實我早在6月初就向工號076的貸后專屬客服申請,希望平臺不要發送暴力催收類短信,可一直未得到明確答復。”
貸款逾期后,王女士每天都會收到5-6條來自不同號碼的催收短信。工作期間,她還得時不時接聽虛擬號碼打來的催收電話,思路經常被打斷,嚴重影響效率,這讓她承受著極大的精神壓力,時刻擔心催收人員會聯系其所在單位,或將逾期情況告知家人。
催收短信內容多樣 施壓方式引爭議
從王女士向信網提供的催收短信截圖來看,這些短信以不同的虛擬號碼發送,內容涵蓋對還款誠意的質疑,如“截止目前未看到你任何還款誠意”。對預留信息真實性的核查警告,提及要“重新核實身份信息、人臉識別、收入等情況”。還有對聯系親屬和村居委會的明示,如“將持續聯系預留所有緊急聯系人及戶籍地村居委直到欠款還上為止” 。
除此,部分短信言辭較為激烈,像“你也是體面人,珍惜今天最后內部調解機會,別因小失大,涉嫌騙貸,后果很嚴重” 。王女士向信網表示,這種催收方式雖意在督促還款,卻因缺乏對她實際困難的考量,“由于催收人員掌握我的身份信息,經常用帶刺的語氣逼問我‘40多歲的人了,連1890塊都湊不出來嗎?需要我們幫你求助緊急聯系人嗎?’我本就為無力償還而感到愧疚,為何催收人員還總說一些這么傷人的話?”
得知用戶困境 平臺承諾停催三個月
信網關注到王女士的遭遇后,聯系了奇富借條相關工作人員。在得知用戶困境后,對方表示,已向公司特殊申請,近三個月將停止給王女士發送催收短信或撥打催收電話。對此,王女士表示,這一回應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司對欠款人合理訴求的重視,“我領到工資后一定會第一時間結清欠款。”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工作人員表示,在開展催收工作時,金融機構需平衡好自身權益與用戶權益,建立更人性化、更透明的溝通機制,比如在用戶主動說明困難時,及時反饋處理方案,而非一味依賴高壓催收。文明催收能促進金融借貸市場健康、有序發展,讓借貸雙方的合法權益都能得到妥善維護,避免類似糾紛出現。(谷正原)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