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項目是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青島市即墨區牢牢樹立 “大抓項目、抓大項目” 的鮮明導向,聚焦“4+3+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堅定不移推進項目建設,全力構建起新興產業聚鏈成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未來產業破土萌發的海洋產業格局。目前,27個市級海洋重點項目穩步推進,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新興產業崛起,鍛造海洋經濟新支柱
在新興海洋產業領域,即墨區多個重點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招商工業集團與華通集團簽訂青島造船廠投資協議,雙方在品牌、規模、技術、管理、人員等方面強強聯手、優勢互補。近日,招商工業青島船廠換新啟航,成功交付為挪威 SeaTanker 公司建造的8200DWT系列散貨船首制船。作為招商工業第九大基地,青島船廠將布局建造集裝箱船、散貨船、油船三大主力船型,加速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致力于打造全國領先的主力商船建造基地。
海之林公司則聚焦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升級,該公司作為國內首家獲得歐洲藥典適用性認證(CEP 認證)的企業,投資建設符合歐洲醫藥級標準的醫藥車間及新型、特型海藻酸鹽生產線,目前部分生產車間已實現主體封頂。項目建成后,年產海藻酸鹽將達2000噸,公司將憑借核心競爭力的高端產品序列,在產業領域占據領先地位,為褐藻行業提供創新性工藝技術支持,助力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開拓國際醫藥市場。
傳統產業煥新,激活海洋經濟新活力
即墨區推動傳統海洋產業迭代升級,一批標桿性項目加快落地。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全面開展基坑支護工程,該項目由國家文物局與青島市政府共同建設,坐落于即墨區藍谷核心區,是全國唯一的水下考古博物館,也是山東省首家 “國字號” 央地共建博物館。博物館集收藏、研究、保護、展示、教育、交流等功能于一體,建成后將填補國家級水下遺產展示平臺的空白,成為即墨海洋旅游的新地標。
女島港升級改造穩步推進,已建成2個5000噸級多用途泊位,年吞吐量達100萬噸。當前,港口配套的貨物查驗平臺、倉庫、堆場、辦公樓等設施正在有序建設,預計明年2月迎接國家一類開放口岸驗收。港口正式對外開放后,將有力服務女島綠色能源裝備產業園發展,滿足港區周邊漢纜、寶鑒等企業的運輸需求,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便捷高效的海上通道。
未來產業蓄勢,搶占海洋經濟新賽道
著眼深海事業發展,即墨區布局未來海洋產業項目,助力海洋經濟向高端化邁進。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關鍵部件升級換裝項目順利推進,通過開展電源動力、推進、液壓、電氣、觀通等關鍵部件的技術能力提升和系統研制,實現蛟龍號節能減耗、實用性作業能力提升及部件國產化替代,進一步提高整體作業效能。后續,升級后的蛟龍號將在海山、海溝等典型深海環境開展礦產資源和生物資源研究,為深海探索與開發提供技術支撐。
即墨區將持續堅持 “項目為王” 導向,聚焦海洋裝備、海洋新能源、海洋信息等重點產業方向,抓實項目招引、落地、建設、投產全流程各環節,強化要素服務保障,以高質量項目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青島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貢獻即墨力量 。文/記者 谷正原
[來源:信網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