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d id="eomic"></kbd>
<strike id="eomic"></strike>
<strike id="eomic"></strike>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中國有足夠資產應對債務風險 不存在債務危機

2016-06-16 08:38:46
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亞麥

當前,中國的債務問題受到全世界關注。中國的債務到底高不高,是否存在危機?對此,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試驗室理事長李揚15日在國新辦吹風會上介紹,截至2015年底,我國債務總額為168.48萬億元,全社會杠桿率為249%。中國政府的債務處于可控范圍內,中國有足夠的資產來應對債務風險,不存在債務危機。

中國的債務算不算高?

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試驗室”研究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居民部門債務率在40%左右,金融部門債務率約為21%,政府部門債務率約為40%。“這樣的債務水平,從全球來看不算太高。中國政府的債務處于可控范圍內。”李揚進一步解釋,截至2015年末,納入預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債務合計26.66萬億元,占GDP比重39.4%。即便將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加入,以更寬的口徑估算,政府債務水平達到56.8%,仍低于歐盟60%的預警線,也低于當前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水平。

專家介紹,當前,日本政府債務水平超過200%,美國超過120%,法國120%左右,德國80%左右、巴西100%左右。

關于市場普遍擔心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李揚認為,看地方政府能不能還得起債,需要用債務率指標衡量,如果債務率不足100%說明還得上。2015年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率為89.2%,低于國際通行警戒值。“目前中國的債務問題大部分集中在企業部分,中國企業債務問題值得高度關注。”李揚介紹,截至2015年底,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債務率高達131%。如果加入融資平臺債務,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率將激增至156%。其中,國企的債務率占比較高。

中國是否存在債務危機?

評估中國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不光要分析債務本身,還應考慮資產。李揚認為,中國擁有足夠的資財來應對債務風險,發生債務危機應為小概率事件。

社科院的研究顯示,按寬口徑匡算,2014年中國主權資產總計227.3萬億元,主權負債124萬億元,資產凈值為103.3萬億元。按窄口徑匡算,即扣除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并以2014年的土地出讓金替代當年的國土資源性資產,中國的主權資產減少到152.5萬億元,但主權資產凈值仍有28.5萬億元。

李揚表示,即使出現大規模債務違約,中國也有足夠的資財,在不對國民經濟造成較大負面沖擊的條件下,予以妥善解決。

在李揚看來,中國的高儲蓄率為中國解決債務問題提供了巨大的緩沖。我國每年要有相當于GPD的50%的儲蓄需要轉化為投資,而儲蓄向投資的轉換大多會形成國內債務。高儲蓄率使得中國的債務可以在國內依靠自身力量平滑地處置。

此外,與大多數國家不同,中國各級政府借債主要為了進行投資。“因此,與巨額債務相對應,我國地方政府掌握著大量的優質資產,這些資產形成未來償債的可靠保障,從而也大大降低了中國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李揚說。

中國該如何處理債務問題?

近期,中國銀行業不良率有所上升,債券市場上個別企業出現違約現象。對此,李揚表示,債務問題的核心是處理其中的不良資產,本質上是要擠出過去增長過快留下的“水分”。不良資產在實體經濟中相對應的是過剩產能、過多的庫存,因此去杠桿和去產能、去庫存密切相關。“鑒于中國企業債務主要來源于國企,處理債務問題和國企改革密切相關。”李揚認為,處理債務問題還和中國的市場化和法制化建設緊密聯系,兼并重組、債轉股等方式要在依法的前提下,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進行,不能一紙文件就處置了。“解決債務問題得從化解不良資產、國有企業改革、金融機構改革等多個角度通盤考慮。”李揚表示,財政部門、金融監管部門、發改委、銀行機構等難憑一己之力完成,需要協調各方一起努力,把過去幾十年高增長中積累的問題處理了,為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中國將成立專門機構統籌債務問題

6月1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吹風會上,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試驗室理事長李揚透露,中央已經形成共識要對債務問題進行統籌管理,未來還將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李揚表示,中國政府的債務處于可控范圍。如果目的是要評估中國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分析的范圍就不應局限于債務,還應該考慮資產。中國擁有足夠的資財來應對債務風險,發生債務危機應為小概率事件。

就在前一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利普頓也建議中國成立專門機構處理債務問題。利普頓說,“企業債務雖仍可控,但數額龐大且快速增長。為避免今后出現嚴重問題,解決企業債務問題已經勢在必行。需要全面的計劃和具體的行動,來硬化預算約束(特別是對國有企業),對薄弱企業進行重組或破產清算,確認和分配損失,處理相關的社會成本,并便利市場準入。鑒于這方面涉及的廣泛挑戰,我們建議成立一個人員配備充分、具有清晰職能的工作小組,并以正在實施的煤炭和鋼鐵行業重組計劃為基礎,來推動和實施現實可行的國企重組并處理與之相關的給銀行業帶來的影響。”

對于統籌管理債務的問題,李揚表示,目前中國還沒有形成一個統籌的機構,但是在朝這個方向去努力,我作為智庫經常會參與中央對相關問題的討論,我發現已經形成統籌管理的共識。

李揚表示,財政部可以考慮到國企、央企、融資平臺等債務問題,但是企業債管理不到,一行三會只能處理金融機構的相關債務問題,并且沒有掌握全部數據,因此對于統籌管理,中央已經形成了共識,這個共識還沒有形成機構安排,但是未來會解決。

李揚介紹,中國債務問題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中國擁有高儲蓄率,每年相當于GDP的50%的儲蓄需要轉化為投資,由于中國金融市場欠發達,因此儲蓄向投資的轉換會形成債務,高儲蓄也為中國解決債務問題提供了巨大的緩沖。

第二個特點,中國各級政府的借債主要為了進行投資,因此與巨額債務相對應,中國地方政府掌握著大量的優質資產,形成未來償債的可靠保障。

對于中國經濟放緩加劇中國債務產生的說法,李揚不贊同。李揚認為,中國過去經濟增長過快掩蓋了債務問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只是讓債務問題顯露出來。解決債務問題和解決不良資產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當前處理債務問題是強固基礎,穩定增長,為長期發展打基礎。

地方政府不愿意接受房價下跌,認為這將會引發地方債務危機。李揚認為,對于地方政府官員來講,這樣想很正常。但是房地產泡沫問題,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泡沫問題已經成為事實。中央強調去庫存就是確定這個調整。

利普頓敦促中國立即采取行動解決不斷增加的企業債務,否則在中國向消費拉動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可能有“走危險的彎路”的風險。

李揚表示同意上述看法,非金融企業的債務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中國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的非金融企業包括國企和央企等,與金融企業密切相關。如果非金融企業出現債務問題難以解決,會引發金融企業出現問題。一旦金融企業出現問題,這將與中國政府密切相關,會引發相關的財政問題,所以必須重視。

中國陷入債務危機?海外機構逆勢殺入

全球經濟放緩以來,特別是中國債務危機初現端倪,有悲觀分析稱,中國即將已經陷入債務危機。但是,匯豐卻助一家海外機構逆勢殺入中國債券市場。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在6月14日的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匯豐對中國全年的GDP增速預測值為6.7%。匯豐剛剛幫助一家海外投資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而匯豐與前海金控組建的合資證券公司目前尚無時間表。

英資管公司進入中國證券市場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在6月14日的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匯豐剛剛幫助一家海外投資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近日匯豐銀行協助英國資產管理公司——Insight投資管理(環球)有限公司在中國人民銀行完成備案。并且匯豐將為該公司提供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的結算代理及托管服務。“在市場越開放的時候,就等于說有越多的產品和投融資機會。另外國內銀行間市場的開放讓海外的投資可以進來,這也可以帶來很多的業務發展的機遇。”黃碧娟在銀行業例會上對鳳凰財經記者表示。

此前境外機構進入中國銀行間市場受到投資渠道和投資額度的限制,導致持有量較低。201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市場有關事宜的通知》(下稱《通知》),進一步放開相關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通知》將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即向中國人民銀行提交中國銀行間市場投資備案表。投資額度放開,交易品種也相應拓寬,可參與現券、回購、借貸、遠期、利率互換和遠期利率協議等其他經中國人民銀行許可的交易,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可自主決定投資規模。并允許其自主選擇結算代理人為其代理交易和結算,境外投資者參與市場的深度和靈活性提高。

Insight也是《通知》發布、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后首家進行備案的境外機構,而匯豐也成為首家協助進行此類備案的銀行。

合資證券公司籌備尚無時間表

2015年11月匯豐銀行與前海金控宣布擬在深圳前海組建港資控股的合資證券公司的進程,黃碧娟今日(6月14日)回應稱其仍在籌備中,目前尚無時間表。

2015年的后兩個月,前海金控先后宣布與匯豐銀行、東亞銀行成立全牌照合資證券公司,且處于等待監管層批準階段。但半年過去,并沒有新消息釋放。據了解,當前合資券商中僅有中金公司、光大證券、中銀國際、瑞銀證券4家有全牌照,多數外資合資券商所持僅為投行牌照。

另外,會上黃碧娟還介紹了以中國金融改革和市場開放為契機,匯豐將持續投入和發展內地業務。中國是匯豐優先發展的市場,近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加入SDR、自貿區建設、滬港通的開通、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等措施陸續推進,匯豐銀行重點投資珠三角地區,且在零售業務與對公業務兩方面發力,粵港兩地的經貿合作日趨緊密。 綜合新華社等媒體

[編輯:亞麥]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6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99久久免费看国产精品|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三人同眠| 国产va免费精品| 2021久久国自产拍精品| 久久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香蕉免费播放| 2022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麻豆|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 国产嫩草影院精品免费网址| 91精品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伦子一区二区三区|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久久免费视频精品|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果冻| 国产综合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天天看大片特色视频|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国产色婷婷五月精品综合在线| 尤物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久久久精品人妻久久影视|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 国产在vr视频精品观看| 无码精品前田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app |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桃冫|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久久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