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媽媽向晨報求助:她的女兒敏敏(化名)9歲,讀小學三年級,人精瘦。最近一段時間她總是惦記自己的作業(yè),每天睡覺前都會擔心作業(yè)是否漏做,一再查看書包;對成績看得很重,發(fā)誓考試成績不好就一學期不要零花錢……
這些表現(xiàn)讓身為媽媽的張女士擔心不已:9歲的孩子這樣焦慮正常嗎?應該怎樣改變這種現(xiàn)象?
敏敏總對成績要求高 還因作業(yè)與媽媽吵架
張女士告訴記者,敏敏上小學前挺可愛的,白白胖胖,脾氣也挺好。可是,上學后,性格仿佛和以前越來越不一樣,人也變得精瘦。盡管張媽媽從來沒有給過女兒敏敏太大的壓力,但是敏敏仿佛就是“一根筋”。
敏敏現(xiàn)在本市某民辦小學上三年級。敏敏每天晚上做功課基本忙到10點半,好不容易做完,家長也簽完字了,都上床快睡了,敏敏卻總突然擔心作業(yè)是否漏做。
為此,張女士對敏敏說:“不是記錄本上的作業(yè)都檢查過,還簽過字了嗎?”“那會不會我把有的作業(yè)漏了,沒記在本子上呢?”敏敏答道。“漏掉一次也沒什么關系啊!”張女士勸慰道。“那不行,我負責收作業(yè),絕對不可以發(fā)生這種事!”
敏敏為何對作業(yè)如此緊張?張女士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具體原因,“我只是聽女兒說,老師規(guī)定如果忘帶作業(yè),要罰抄,全班很多學生都被罰過,很多學生下課時都在忙著抄作業(yè)”。
張女士還說,她并未對敏敏的成績有所要求,但是敏敏卻對自己要求很高。“她發(fā)誓考試成績不好,就一學期不要零花錢。”
“我從來也沒對她提出過這樣的要求,可是,她自己卻提出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難道是在一起玩的小伙伴們成績都比較優(yōu)秀?”張女士猜測道。
敏敏不僅焦慮,而且脾氣也變得急躁。張女士回家前經(jīng)常打電話讓敏敏快點做完功課,結(jié)果,等她到家后,敏敏就立即鎖上門,不理張女士。晚上因為做作業(yè)快慢的問題,兩個人還會經(jīng)常“對吼”。
這學期開學后,敏敏的焦慮似乎越來越嚴重:前一天晚上背語文沒背完,張女士就讓敏敏睡覺了。第二天,5點50分媽媽把敏敏叫醒,因為沒睡夠,敏敏勉強背了點課文。出門時,敏敏卻要求媽媽先把自己的被子疊好再出門,還哇哇大哭……張女士只得趕緊疊好被子,敏敏才悻悻出家門。
兩種環(huán)境可導致焦慮 找到壓力源后再疏導
華東師大心理咨詢中心的陳默認為敏敏確實屬于焦慮反應,但是否已經(jīng)嚴重到焦慮癥,還需要專家鑒定。孩子出現(xiàn)焦慮主要是受兩種環(huán)境影響,一個是家庭環(huán)境,另一個是學校環(huán)境。應該先要找到正確的壓力源,然后由專家進行分析疏導,才可以根本解決孩子的問題。
上述例子中,張女士認為自己沒有過分要求敏敏的成績,是敏敏自身感到焦慮。但從專家的角度來說,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果,敏敏班中其他學生也同樣存在這樣的焦慮情況,那就是學習環(huán)境給了她壓力,老師的教學方法需要改善,“罰抄”不能改變學生的本質(zhì)問題,反而可能更加激化部分孩子的厭學情緒,得不償失。
如果,僅是敏敏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那么張女士有推卸不掉的責任。比如,根據(jù)張女士所講的細節(jié),張女士會在回家前就打電話催促敏敏快點完成作業(yè),其實張女士應該做的是教導孩子慢慢仔細地完成作業(yè),不需要在時間上加以叮囑。母女倆在溝通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問題,這才會導致敏敏愛鎖門,反感與媽媽接觸。
天心居少兒心理咨詢專家居權(quán)認為:敏敏或許是想在老師心目中留下一個好孩子的印象,所以她決不允許自己出差錯。長期的緊張會造成心理的問題,而且她早上因為被子沒有疊好而哭泣,是她焦慮情緒造成的。建議家長和老師要關注敏敏的心理,再不關注會出現(xiàn)嚴重心理問題。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