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釣:50多倍“消費引力”由何而來
每年“刀鲅季”的青島海域“千帆競發”,有效拉動漁具銷售、船舶租賃、餐飲住宿、景區游覽、賽事經濟等多元消費增長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丁倩倩
青島海釣的“天時地利”
●青島擁有1.2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882.92公里的海岸線,40多個海灣,120個島嶼,適合海釣
●作為最早發展休閑漁業的城市之一,不管是客戶存量、釣友數量還是船只的數量、品類、檔次,青島均處于省內領先水平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青島已注冊16家海釣俱樂部相關企業,較去年同期增加10家。截至目前,青島共有63家海釣俱樂部,數量居全國第二位
在青島,海釣正走出“發燒友”的小圈子,成為大眾休閑消費的新寵兒。
青島市釣魚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全市海釣愛好者數量已超過20萬人。而青島獨有的魚情,更吸引外地釣友不斷涌入這片獨特的海域追逐魚汛。
一個快速擴張的海釣市場也就此浮現。海釣不僅帶來船票的直接收入,還帶動漁具銷售、船舶租賃以及餐飲住宿等多元消費。有數據顯示,海釣拉動的消費總額是所釣魚品價值的53倍。
作為“吸金”能手,海釣活動逐漸年輕化、休閑化、規模化的發展趨勢,讓海釣產業成為備受矚目的“朝陽產業”。
當前,青島已進入一年海釣的黃金季——“刀鲅季”,部分海域呈現出的“千帆競發”之勢,最能生動體現這一場景蘊含的消費潛能。
“老天爺賞飯”:青島海釣“出圈”
青島海釣的“出圈”,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青島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優勢——1.2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882.92公里的海岸線,40多個海灣,120個島嶼,適合海釣的發展。一位業內人士介紹,作為最早發展休閑漁業的城市之一,不管是客戶存量、釣友數量還是船只的數量、品類、檔次,青島在山東均處于領先水平。
同時,青島也是全國海釣綜合條件最好的城市之一。“從漁獲的品種、數量以及一年四季的分布看,青島海釣在全國同類城市位居前列。”深耕釣圈近20年的“老炮兒”八老東(化名)表示。
在青島,四季都可以有漁獲。秋天,青島近海可以釣到黑鯛、石九宮、黃咕、墨魚等,“等氣溫再冷一點,還可到遠一點的海域釣鱈魚、黑頭、大眼鯛。”八老東說。等到4月氣溫回升,是釣許氏平鲉、大瀧六線魚、褐菖鲉等魚種的好時候。從2021年開始,獨有的“刀鲅”魚情讓青島開始在釣魚圈名聲大噪——因太平洋暖流北移,魚類洄游,每年的7至9月,釣友可以在青島近海釣到刀魚、鲅魚。
“開船無需遠航,只要5分鐘,就能到釣場。”八老東說,“這對釣友簡直太友好了,而同品質的釣點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可能要航行1個小時以上才能到達。”
另外,海釣的休閑化趨勢迅速吸引了年輕客群和親子家庭的加入。青島市釣魚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全市海釣愛好者數量已超過20萬人。
“海釣只有0次和無數次。”談起對海釣的興趣,釣友隋先生興奮地說。他自2022年通過社交網站釣友的分享“入坑”海釣,“第一次出海釣魚就收獲頗豐,尤其是感受魚咬鉤時從海底傳來的拉扯感,成就感十足。”隋先生說。
相較于省內周邊臨近的濱海城市,青島的旅游配套設施更健全,消費場景也更豐富,更能吸引全國海釣愛好者來此聚集。多家俱樂部主理人均表示,俱樂部接待的消費者中,外地游客占比不少于四成。
有研究人士指出,每年“刀鲅季”,青島海域呈現出“千帆競發”之勢,超過千艘小型快艇、漁船??吭陟`山島、竹岔島、團島灣、五四廣場、奧帆基地、嶗山、即墨等海域,青島海釣已初步具備產業化雛形。
“海上高爾夫”:53倍的消費引力
隨著越來越多愛好者的涌入,海釣消費正迎來爆發期。
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青島已注冊16家海釣俱樂部相關企業,較去年同期增加10家。截至目前,青島共有63家海釣俱樂部,數量居全國第二位。八老東即于2023年辭職創辦了海釣俱樂部,目前在全市擁有2家海釣裝備銷售實體店,并在6個碼頭據點布局14條專業釣船。
由于拉動消費能力突出,海釣又被稱為“海上高爾夫”。其中,最直接的收入是船票收入。根據海釣船的類型、海釣點以及釣魚時長,在青島,參加海釣的客單價普遍在150元至500元之間,如果包船的話價格更貴,每小時的單價在數千元。
“海釣的火爆也刺激了青島游艇租賃和制造業的發展,以前青島能見到的海釣船很少有單價過百萬元的,現在為了提高海釣體驗,各俱樂部里百萬元以上船只已經很普遍。”八老東說,俱樂部的釣船主要采取租賃和船東以船入股的模式,因為生意不錯,去年八老東海釣俱樂部還向青島的造船廠訂購了一條13米長的釣魚艇,“造價也過百萬元。”
同時,海釣直接帶動漁具和餌料的消費。海釣的樂趣在于有多種釣法,既有傳統的磯釣(岸邊礁石垂釣),也有近年來興起的路亞釣等。不同的釣法需要不同的裝備,如釣刀鲅需要的擬餌,日本進口的價格約30元/個,國產的也要20多元,而且這類擬餌屬于消耗品。同時,隨著釣法的演進,裝備也要隨之升級。以繞線輪為例,就有電動輪、紡車輪、鼓輪等多種類型;漁竿也分為碳素竿和玻璃鋼竿等不同材質。針對不同魚種,需要搭配特定的漁竿、漁線和線輪組合。“為追求更好體驗,釣友還會購置各類高品質釣具。一般俱樂部成員僅在裝備上的花費每年就需要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八老東表示。
在“刀鲅季”,青島海釣市場吸引眾多外地游客,也帶動了餐飲住宿、景區游覽、賽事經濟等相關消費領域的增長。記者了解到,不少俱樂部為提升用戶的“夏釣”體驗,在船上安裝空調,并贈送午餐、礦泉水、西瓜。因為刀魚的趨光性,海釣俱樂部還推出夜釣等海釣新場景,有效拓展了夜間消費市場。有業內人士指出,海釣拉動的消費總額是所釣魚品價值的53倍,使“一條魚”產生了“多條魚”的價值。
海釣作為新興消費賽道,成為眾多沿海城市提振新型消費的抓手。為促進行業有序發展,近兩年,多個城市專門立法對海釣開展管理,如舟山在全國率先推出針對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的海釣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海釣活動的范圍以及海釣船舶的經營條件;珠海出臺了廣東省首部規范海釣活動安全法規,明確其海洋發展局、海事局、交通運輸局等11個職能部門的職責邊界,完善海釣活動監督管理體系,并在預防安全事故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
青島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信息處處長,民盟青島市委委員札蒂·赫里利曾深度調研海釣行業。她建議,舟山、珠海的管理機制對青島有借鑒意義,當前青島對海釣的監管還存在模糊地帶,可以通過出臺專門規章制度明確牽頭管理主體,建立協同治理體系,對海釣船舶的準入、經營、??看a頭、海釣海域、人才培訓、事故預防等開展有針對性的規范管理,發揮青島資源和產業優勢助推海釣產業化。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