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經濟脈動的“晴雨表”,更是經濟活力的“發動機”。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民營經濟正在高質量發展的畫卷上書寫濃墨重彩的篇章。
民營經濟是青島的一張“金名片”。截至2025年5月底,全市民營經營主體達207萬戶,貢獻了青島60%以上的投資和稅收、70%以上的進出口、80%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90%以上的市場主體數量;納入國家數字化改造試點范圍企業796家,累計238家企業完成改造并通過驗收,清算撥付獎補資金3373.7萬元。上半年,青島民營經濟向新向好,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6.7%,保持全市第一大外貿主體地位。
民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策保障和法治護航。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民營經濟必將肩負更大使命、承擔更重責任、發揮更大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作為我國首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自5月20日起施行。民營經濟促進法的頒布,對于加強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保障,正當其時、十分必要。
青島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廣闊的成長空間。為加大支持和服務力度,青島發布《青島市瞪羚、獨角獸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等系列政策,舉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鏈固鏈建鏈常態化對接會、專精特新優質中小企業投資并購與全球化戰略對接會等活動;今年下半年,青島將聚焦“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目標任務,實施民間投資項目攻堅、技術改造升級賦能、政策服務提質擴面、助企紓困解難幫扶、拖欠企業賬款清償、干部作風能力提升等“5+1”專項行動。一項項政策的保駕護航,讓更多青島民營企業敢于創新、愿意創新,在更加廣闊的舞臺上大顯身手,在創新的賽道跑得更快更好。
創新引擎驅動轉型升級,民營企業在全球競爭中強勢崛起。面對全球科技競爭加劇、產業升級加速的形勢,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激發民營企業創新動能,對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積極活躍,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截至今年7月,青島市創新型中小企業3557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21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193家,優質中小企業累計數量達到8967家。青島還累計培育1049家雛鷹企業、527家省瞪羚企業、54家隱形獨角獸企業、17家獨角獸企業。此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島民營企業布局海外業務:軟控股份子公司與德國耐馳儀器制造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技術研發與全球市場開拓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青民數科(青島)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擬赴美上市;青島海容商用冷鏈股份有限公司首個海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落地印度尼西亞……
打卡第一家門店、沉浸式欣賞第一場秀、去逛第一個IP展……近年來,首發經濟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時尚。首發經濟不止于“嘗鮮”消費。通過“首店密度”提升商業能級,借助“首展頻度”增強文化輻射,依托“首發速度”重塑產業生態。
在青島,眾多首店的入駐為城市商業注入了新活力,帶來了新商品、新服務、新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激發了市場的消費潛力。“青島啤酒交易所”融合青島啤酒文化地標元素的基礎上,通過跨界和混搭的策略,在空間設計與商品呈現上創造出獨特的沖突感、新奇感,爆發出“出乎意料”的效果。城陽區近兩年來接連吸引路特斯、比亞迪仰望等汽車銷售品牌首店落子,進一步豐富城陽汽車消費產業帶的版圖……
當前,民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既有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困境,也有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的沖擊,還有相關政策落地等問題。但機遇總是和挑戰同生并存,呵護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提振民營企業信心,是現階段的解題關鍵。未來,相信中國民營企業必將向“新”而行、向“高”攀登,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動能。
信網評論員 李源菁
[來源:信網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