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畝產1400斤的抗病玉米,用無人機一天打1000畝地的農藥……先進科技走進田間,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效的基礎保障,從提高產量到注重質量,再到形成品牌形象,如今青島正著力打造特色IP為農產品賦予文化屬性,壯大“青島農品”品牌矩陣,讓更多農產品走出去。
科技引領,農業生產增效提速
近年來,伴隨科技水平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新裝備、新技術投入到農業生產當中,在即墨區段泊嵐鎮,一位69歲種糧大戶種植的“立原296號”玉米抗病性強,預計畝產可達1400斤。另一位農民操控著植保無人機,為玉米噴灑殺蟲劑和葉面肥。“以前靠打藥機或噴霧器,現在無人機一天能完成1000畝作業,還不重噴、不漏噴,解決了玉米抽穗期打藥碾壓秧苗和人工效率低的難題。”如今,無人機已成為了田間新寵,2人日作業量可達千畝,新品種和新農業設備升級廣受農民好評。
數據模型算法的推廣落地,推動了田間管理從“靠經驗”向“靠數據”轉型,平度市糧油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通過云平臺布設農業模型算法,可根據實時數據形成農事指導建議和處方圖,為農技人員田間管護提供參考,實現病蟲害防治效率、水肥利用率均提升30%左右。
各類先進技術和管理手段在農田中落地開花,有效激活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新路徑,對保障區域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文化賦能,打造品牌影響力
以往農產品的銷售的多為當地農民擺地攤銷售,或者向外批發,所獲得的的利潤有限,難以靠品牌力量增加收入。在數字化浪潮的影響下,青島積極擁抱新技術、新業態,培育引進直播電商機構400多個,帶動發展農村電商2.8萬家,培育出農村電商帶頭人3100多人,拉動農產品電商交易額達到135.1億元,有效帶動農產品品牌力量發展,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
為了讓更多的農產品走向全國,青島先后組織80多家知名農產品品牌參加長三角農產品推介活動、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達成簽約訂單和合作意向1700萬元。展會上,膠州大白菜以棵為單位出售,單價30-60元不等,價格相當于普通大白菜的10倍多,品牌溢價的力量令人驚嘆。
如今,嶗山茶、王哥莊大饅頭、膠州大白菜、平度大澤山葡萄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已經家喻戶曉。“青島農品”連續六年躋身全國區域農業品牌十強,農產品出口額穩居全國36個大中城市首位,全市認證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230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73個。
科技的力量為增產提供了有力保障,文化的溫度給增收帶來了品牌支持,青島正高質量推進農業創新建設,加快推進產業振興和農業現代化。
信網評論員 孫寶震
[來源:信網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