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0月2日訊 網貸逾期后通訊錄被爆,廣東湛江的李先生陷入了巨大的麻煩。“逾期的錢,連本帶利加罰息我都認,但打爆我通訊錄,找我同事和家人,這太過分了!” 李先生此前通過支付寶“借唄”借了3萬元網貸,臨近還款資金周轉突然卡殼。在明確表達了還款意愿的前提下,剛逾期4天,就有催收電話找到了李先生的同事和家人。李先生留存了螞蟻集團給他的催收電話錄音和親友的騷擾電話錄音,然后在淘寶上做了聲紋鑒定,發現二者是同一人,“這就坐實了螞蟻集團會把催收電話打給不相關的第三人!”
剛逾期就被催收 同事和親戚朋友都被打擾
兩個月前,李先生通過支付寶平臺上的借唄,貸了3萬多元的網貸,可在8月份的還款日到來時,李先生的資金周轉突然卡殼,就沒能及時還貸。“我打過支付寶的客服電話,表達了還款意愿,客服說可以寬限3天,我就忙活著湊錢去了。”
8月17日上午,李先生的手機上多了一通未接來電,一開始他也沒在意。可是很快同事的電話就打了進來,上來就問我借唄逾期的事,“我當時都想摳個地縫鉆進去,這種事怎么讓同事知道了?”李先生的同事告訴他,是有個陌生電話打到自己這兒,讓幫忙催一下李先生還錢,還說是李先生把同事的電話寫在了聯系人一欄中。
然而,這通電話僅僅是一個開始,緊接著李先生的父母和親戚朋友也打電話來問網貸的事,“我反應過來這就是被爆通訊錄了,太社死了!”
當天下午5點左右,催收電話還是打到了李先生這里。“是個166開頭的手機號,自稱是螞蟻集團的工作人員。”聽著對方的聲音,李先生覺得很耳熟——通話掛斷后,他找出同事發來的催收錄音,“兩個通話里的聲音太像了,用人耳聽都能辨出來是一個人。”
借款人淘寶花錢聲紋比對 結果發現是同一人在催收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李先生在淘寶上花了80元找了一家做聲紋比對的店家,把兩段錄音發了過去。“店家很快給了結果,結果顯示音頻波紋邊緣平滑程度,波形信號一致,根據音頻波紋、聲音編碼檢測振幅梯度水平掃描一致,音頻波紋克隆檢測/噪聲分析/錯誤級分析也一致。也就是說,兩段錄音男聲音頻為同一人。”
“欠債我認,但支付寶不能這么侵犯我的隱私!”李先生撥通95188支付寶客服電話投訴,明確提出催收人員未經允許聯系親友,泄露個人借款信息。可電話那頭的客服態度十分堅決,一口否認借唄絕不會出現此類催收行為,不是借唄相關人員所為。
直到李先生提供了聲紋比對結果和兩段錄音等證據,客服才承認這個166的來電工作人員是借唄的第三方公司工作人員,具體會向第三方核實具體情況。
沒幾天,李先生又接到了幾個廣東湛江陌生的座機來電。“對方說是166工作人員的主管,還說166的工作人員被他們辭退了,希望我能撤回投訴,我沒同意。”
李先生明確拒絕后,對方仍反復來電,“他們越是施壓,我越要把維權進行到底。”
李先生表示,他知道淘寶的鑒定不具備法律效力,卻也清楚這是戳破平臺“謊言”的第一步,“今年剛頒布的《互聯網金融個人消費信貸貸后催收風控指引》明確規定了催收方式,支付寶這種催收方式屬于違法。“我已經在查有資質的聲紋鑒定機構了,也正在走司法程序起訴支付寶螞蟻消費金融。”
螞蟻消費承認有第三方催收電話
根據李先生提供的信息,這一166手機號是個人實名手機號,還綁定了一個名為“王*文”的支付寶賬號,信網嘗試撥打這一電話,接電話的人說話聲音確實與李先生提供的通話錄音很相似。
在知曉信網來意后,對方在長達21分鐘的通話里,始終未表明自己是不是王某文,也未表明所屬單位。但對于催收李先生一事,他未直接否認。不過,當信網向其講述他的催收行為可能違法時,該工作人員又說自己要回憶下當時的情況再回電。截至發稿,信網未得到任何回復。
據了解,支付寶“借唄”的核心運營方為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該公司與支付寶同隸屬于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擁有正規消費金融牌照的機構,螞蟻消金主要負責“花唄”“借唄”的運營,承擔個人消費貸款發放等業務。支付寶則聚焦第三方支付領域,提供支付清算等服務,螞蟻消金通過支付寶這一平臺,將“借唄”等消費金融服務提供給用戶。
針對李先生的遭遇,信網于9月28日致電95188支付寶客服,經過轉接,一名螞蟻消費信貸服務專線的客服接聽了信網來電:“這三個座機號(李先生接到的催收電話)確實是合作第三方催收公司的外呼號碼,有使用記錄,但166的個人手機號碼查詢不到。”
對于“為何該號碼會聯系李先生親友”,客服仍沿用 “行業說辭”:“借唄的催收流程是自逾期開始就委托給第三方了。會優先聯系債務人本人,只有在多次聯系不上的情況下,才會聯系用戶在支付寶留存過的使用號碼,我們絕對不會獲取用戶通訊錄,也不會通過‘爆通訊錄’的方式催收。媒體采訪可以撥打我們支付寶的公關電話了解具體情況。”
隨后,信網根據這名客服提供的電話,聯系到螞蟻集團總機服務專線,接電工作人員拒絕轉接客服所稱的公關部門,但記錄下了信網采訪來意及電話號碼后,表示將由公關人員給予反饋,截至發稿,信網未得到任何回復。
暴力催收屢見不鮮 新規明確違法
事實上,李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在消費金融領域,“不暴力催收”“不獲取通訊錄”幾乎是平臺對外的統一口徑,可用戶投訴“逾期后親友被擾”的情況屢見不鮮。不少用戶和李先生一樣,面對平臺的否認,往往因缺乏直接證據難以維權,而李先生通過聲紋比對鎖定催收人員的方式,為同類維權提供了新的思路。
今年剛頒布的《互聯網金融個人消費信貸貸后催收風控指引》明確規定,金融機構開展催收業務,“應優先向債務人本人進行催收,未經債務人同意,不得向與債務無關的第三人透露債務相關信息”。
“欠債還錢是義務,但還款和維權不沖突。”李先生表示,9月29日,支付寶“借唄”客服對其工作人員爆通訊錄情況做出了道歉,并表示后續將對相關被騷擾的通訊方式進行刪除,承諾只對李先生本人進行還款聯系。而針對為什么借唄會有其通訊錄信息?借唄客服并未正面回應。
李先生稱,目前他已準備好相關證據,下一步將通過法律途徑維權,“我要的不僅是道歉,更是整個行業對催收合規性的重視”。
北京浩天(青島)律師事務所劉喬喬律師表示,無論催收人員是否為借唄直屬員工,其“爆通訊錄”行為已涉嫌侵犯公民個人隱私,且違反新規對催收行為的規范要求。“新出臺的互聯網金融管理辦法明確限制‘爆通訊錄’,并對催收電話時間作出規定,即便平臺規模大,也不能突破法律邊界。”劉律師指出,借唄若將用戶信息移交催收公司,催收公司違規催收的情況下,借唄難以免除共同侵權的責任。而催收人員若明知所獲通訊錄信息來源違法仍開展催收,不能以“職務行為”為由免除個人違法責任,若非法獲取公民信息達到一定數量,還可能構成犯罪。
對于維權路徑,劉律師建議優先報警,通過公安部門固定證據、查實用戶通訊錄信息的獲取渠道,同時可向國家金融監管局投訴平臺或撥打投訴電話維權。 (顧青青)
[來源:信網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