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賽馬”更“育馬”,青島民營經濟“萬馬奔騰”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在青島的經濟版圖中,民營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貢獻超六成的稅收和投資、逾七成的進出口、八成以上的新增就業、九成以上的企業數量。
這片繁茂的“雨林”中,更不斷生長出“新物種”,壯大著“主力軍”——累計培育21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27家瞪羚企業、72家隱形獨角獸企業、17家獨角獸企業,39家企業入圍2025年山東民企200強。蔚藍空間飛行器有限公司實現2噸級純電動全傾轉eVTOL在城市內起降,深耕礦業及建筑業輪胎的青島泰凱英專用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IPO過會,山東極視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棧式AI產品矩陣亮相2025年服貿會……它們與最強者“比拼”,與最快者“賽跑”,成為城市產業向新而行的縮影。
民營企業發展的良好勢頭離不開各級部門主動靠前、優化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青島正以一系列精準務實的舉措,有效破解民營企業在創新與融資中的現實難題,打造鼓勵創新、服務高效的一流營商環境。
挖掘和培育創新種子
創新是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核心密碼。今年,青島持續加大對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支持力度,從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到支持專精特新企業技術改造,再到開展“千校萬企”中小企業產學研創新訓練營活動,全方位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
9月12日,歷時5個多月的第十一屆“市長杯”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收官。據統計,區域賽、創客賽、鄉村振興專題賽的項目總數達482個,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和人工智能項目位列前三,占28.2%、12.8%和12.4%,院士專家領銜的重量級項目數量不斷增加……這些亮眼的數據,彰顯出青島民營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上持續發力,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辦賽的意義不止于“賽”,更在于主動挖掘和培育創新種子,將賽事影響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市民營經濟局建立了“賽后跟蹤—精準指導—資源對接—落地服務”全流程閉環機制,按照企業發展階段與項目潛力,構建梯度服務體系,提供創業培訓、場地對接、政策解讀、融資路演等服務。
作為這一機制的受益者,國華(青島)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廣深有感觸。這家專注于精密傳動及伺服驅控系統的高新技術企業,致力于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的研發與制造,是小米等頭部廠商的核心部件供應商。2020年,正是在“市長杯”大賽北京站決賽上,市民營經濟局挖掘到這個潛在“千里馬”,邀請王廣團隊到青島完成項目的產業化落地。2021年,國華智能正式落戶青島,開發諧波減速器、關節模組等百余款產品,在短短4年時間里成長為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鏈鏈主企業。
“作為一家扎根青島的人形機器人領域高新技術企業,我們深切體會到青島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所作的努力。”王廣表示,“搭建政企溝通橋梁、深入企業一線調研、推出切實有效的政策,這些舉措都有效助力了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也希望各級政府繼續加大對智能制造行業的政策支持。”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借助大賽平臺,市民營經濟局協助墨氪智能嫁接高端產業資源,支持華派科儀對接嶗山區“創新領軍人才”政策,推動賽飛特與山東大學達成空地巡檢領域產學研合作,助力聯康油脂與青島能源所合作推進碳酸鈣晶須技術產業化應用……
精準滴灌金融活水
如果說創新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引擎,那么金融就是滋養創新的活水。
“希望金融機構能針對科技型企業特點,提高信用貸款授信額度,降低融資成本。”這是在一場民營企業融資需求精準對接座談會上,青島宇方機器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需求。
宇方機器人的融資痛點非常典型。公司專注于智能裝備研發與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服務比亞迪、奇瑞、小米等頭部企業,但受限于輕資產運營模式,融資面臨“擔保資源不足、貸款利率偏高”的現實困境——其核心資產主要為專利及軟件著作權等無形資產,抵押物不足,加上項目回款周期較長,技術變現能力難以獲得銀行認可。
市民營經濟局將企業需求精準推送至多家金融機構。平安銀行對接后發現,宇方機器人雖然資產結構較“輕”,但擁有穩定的頭部客戶訂單、核心知識產權及持續營收能力,符合該行“科技型企業專項金融支持計劃”的準入標準。經過市民營經濟局的牽線搭橋,最終平安銀行向其提供1000萬元低息貸款授信,用于置換原有高成本貸款。該筆融資不僅顯著降低了企業財務負擔,也為同類企業提供了可復制的“政府搭橋、信用賦能、銀行創新”服務樣板。
如何滿足更多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金融服務需求?青島構建“主動發現—精準畫像—智能匹配”閉環服務體系,分領域梳理企業融資訴求,建立民營和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庫和金融機構服務資源庫,實現資金供需精準對接。
今年,青島常態化舉辦銀企茶座系列活動,召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路演中心系列活動,開展“并購聚力 資本領航”青島市并購重組賦能高質量發展提升活動,其中既有大型專場活動,也有“小而美”的常態化溝通。
在前不久舉行的青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鏈固鏈建鏈常態化行動李滄區專場對接會上,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汽車制造廠、青島電站閥門有限公司發布合作清單,與20家民營中小企業精準對接。在閉門洽談環節,多家產業基金、創投機構與路演企業開展一對一深度對接,圍繞技術合作、股權投資、市場拓展等關鍵環節展開交流。
在這片豐沃的土壤上,更多的“新物種”正破土而出,更強的“主力軍”正加速成長,共同匯聚成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