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變,糖尿病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老年病”或“富貴病”,而是逐漸演變為威脅全民健康的“沉默殺手”。糖尿病的發病與飲食中糖分高有關系嗎?生活中如何預防?
糖尿病的發生與飲食結構密切相關。長期攝入過多高糖、高熱量食物,會加重胰島β細胞的負擔,使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或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從而增加糖尿病風險。不過,糖尿病并不僅僅由“吃糖”引起,它是遺傳易感性與環境因素(如肥胖、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習慣)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預防糖尿病需在生活中保持合理飲食:減少精制糖和高熱量食物,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規律運動,避免肥胖,保持良好作息與心理狀態。
對于老年人來說,上了年紀是不是血糖的控制標準 可以比年輕偏高一些?
對于老年人而言,血糖控制目標可適度放寬。原因在于老年人多伴隨心血管疾病、腎功能下降或認知障礙,若血糖過于嚴格控制,容易引起低血糖,反而危及健康。
因此臨床上常根據個體情況制定血糖目標:如年輕患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 6.1 mmol/L 以下,而老年患者可放寬至 7.0 mmol/L 左右,甚至更高,以避免低血糖風險。但這需結合患者整體健康狀況及醫生建議個體化處理。
糖尿病會引發哪些并發癥呢?患者如何治療?
糖尿病的并發癥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并發癥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若不及時處理可危及生命。慢性并發癥則包括微血管損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病、神經病變)和大血管病變(冠心病、腦卒中、下肢動脈閉塞等)。這些并發癥往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導致殘疾。
糖尿病治療以綜合管理為主:包括生活方式干預(飲食、運動、戒煙限酒)、藥物治療(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并發癥的早期篩查與積極治療。關鍵在于長期監測血糖、血壓、血脂,做到個體化、持續化的管理。
文/通訊員 李均雁 記者 叢黎
[來源:信網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