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上大學專學“帶娃”
教育部今年4月公布的新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新增的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被納入教育學類別。今年9月,山東女子學院和陜西學前師范學院迎來了該專業的第一批新生。大學培養“帶娃專家”,如何培養?調查中記者發現,青島多所專科院校在托育人才培養上已有許多探索,構建起“理論+實踐”雙輪驅動教學模式。今年9月,青島市挖掘12名家政領域育嬰師等優秀典型,推薦成為托育專業賦能導師,率先以優質家政資源賦能托育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實施的校社聯動模式更為這一新行業向高標準發展注入了活力。
托育專業成了“拳頭”專業
今年9月5日,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婦聯聯合主辦的青島市家政服務大集暨首屆“家政服務周”活動上,12名托育專業賦能導師收到了聘書,他們中有的是兒科醫療、早期教育領域的專家,有的是家政、育嬰師中的優秀典型,接下來,他們將帶著“導師”的新身份走進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成為該學院托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有力補充。此次賦能合作將學校教育與社會資源緊密鏈接,為促進托育專業大學生成長成才匯聚了強大合力。
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首次將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納入教育學類別,山東女子學院和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成為全國首批獲批該專業的兩所院校,今年秋季開學季紛紛迎來了新生。托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托育新專業的設立,這些變化,折射出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遷和人才需求的專業化轉向。帶著“發展托育有必要嗎?如何進行專業培養?未來就業如何?”等疑問,記者展開了走訪調查。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在2020年就開設了山東省最早一批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以下簡稱“托育專業”),并在山東省高等職業院校專業發展水平考核中位居第一,成為品牌“拳頭”專業。“我們的托育專業歸屬于醫藥衛生大類下的健康管理與促進類,因此這個專業和醫學聯系密切。在我們的課程體系里,醫學類課程和教育類課程都是重點。”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托育專業教研室主任周綺告訴記者,這種獨特的課程結構決定了該專業畢業生的競爭優勢,學生既學習嬰幼兒生理發育、營養健康等醫學知識,也掌握早期發展、游戲活動設計等教育內容,形成“一半護士身份、一半老師身份”的專業特質。
學習帶娃也大有“門道”
面對年輕父母對育兒支持的新需求,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托育專業不斷更新課程內容。針對“年輕月嫂會幫寶媽處理婆媳關系”的社會現象,周綺表示,“我們的課程里已有這方面內容。比如《家園共育》這門課,不只是教學生在托育機構照顧嬰幼兒,還會教學生指導家長在家照顧孩子,學習家庭教育、家庭關系處理等相關內容。還有《嬰幼兒回應性照料》這門課,‘回應性照護評估’不僅評估托育機構的照護標準,還會教學生把標準用到家庭中,指導家長更好地照顧嬰幼兒。”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組建了由醫學專業教師(如兒科醫生、護士、營養師等)和教育專業教師(如學前教育專家、嬰幼兒教師等)構成的專兼職教學團隊,建設實訓、智慧教育、智能嬰兒照護、衛生保健、藝術技能訓練、感統訓練等實訓室42個,為托育服務各環節提供實習實訓保障。2022年5月,在青島市衛健委的支持下,由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的青島市托育服務產教聯盟成立,通過多方合作促進資源共享,有效推進了學院“依托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的目標。
如今,12名托育專業賦能導師的加入,將從產業資源對接、課程教學、訂單式培養等方面進一步展開賦能,為學生帶來更多“第一手”的經驗、技能和就業機會。“有的導師有家庭陪伴師、育嬰師的豐富經驗,比如入戶時的注意事項,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婆媳關系、夫妻關系問題怎么解決,還有的導師有月子中心、托育機構的工作經驗,都將為學生提供指導。”周綺介紹,該專業不僅培養一線從業者,還會帶領學生做托育領域課題研究,未來,學生可進入托育綜合服務中心、社區托育機構、婦幼保健院等工作,或者開展家庭育兒指導創業。此外,青島職業技術學院作為青島市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將繼續引入虛擬仿真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深度依托托育實訓教學條件和核心課程標準制定工作,促進這場專業教育與行業需求的“雙向奔赴”。
摸索“嬰”語 練習急救
“哇……”突然響起的啼哭聲打破了青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托育服務與管理實訓室的寧靜,大二學生唐玉瑩立即沖向智能仿真嬰兒床,面對雙目赤紅、肢體震動的3月齡仿真嬰兒,她熟練運用豎抱安撫和搖籃式輕拍技能,41秒內將仿真嬰兒的哭聲分貝值從82降至31,遠超課程基準線。青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23年設立了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以下簡稱“托育專業”),這個“24小時智能仿真嬰兒”領養任務,就是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
“第一次看到仿真嬰兒哭到全身發紫時,我的雙手都在發抖。但現在通過數據分析,能預判不同氣質類型寶寶的需求,真正理解了‘回應性照護’的意義。”唐玉瑩坦言。學校托育專業負責人介紹,每個“仿真嬰兒”都搭載有內置傳感器和精準的數據報告系統,教師在后臺可個性化設置月齡、氣質類型等參數。通過反復實訓,讓學生不僅掌握標準操作流程,還能培養出對嬰幼兒需求的敏銳感知。
學校將托育課程細化為四大模塊:“仿真嬰兒”的照護實訓屬于養育支持模塊;醫學照護模塊設置嬰幼兒急救、疾病預防、中醫推拿等5門課程;早期教育模塊創設感覺統合活動設計、嬰幼兒游戲指導等5門課程;服務管理模塊聚焦托育機構運營實務,培育復合型管理人才。近年來,少兒衛生與預防醫學、護理學、食品營養學方面的專業教師陸續加入學校托育專業,目前已形成一支懂醫養、善保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該校托育專業“醫育結合”的真實寫照。
大學校園里的學生還不過是20歲左右的“大孩子”,他們能了解真正的育兒困惑和帶娃需求嗎?對此,青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托育專業的學生們展開了調查。他們在學校周邊多個社區服務過程中,收集到300余份育兒案例,成為了寶貴的學習素材。3年來,學校師生走進20多個社區開展公益服務,惠及家庭超500個。學校同時實行“院校教師+企業技師”的雙導師制,聘請20名行業專家打造“實踐導師庫”。企業技師不僅參與課程設計,還將真實項目轉化為學生畢業設計選題。
相關鏈接
島城多所專業學校
積極培養托育人才
今年2月份,青島發布2025年15件市辦實事,其中提到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是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青島市連續3年將托育服務列為市辦實事,逐步建成主體多元、管理規范、安全健康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對于保障托育機構師資配備方面明確規定:托育機構要配置綜合管理、保育照護、衛生保健等工作人員。比如,托育機構負責人要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有從事兒童保育教育、衛生健康等相關管理工作3年以上的經歷;保育人員要具有嬰幼兒照護經驗或相關專業背景,受過嬰幼兒保育相關培訓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
記者了解到,青島市托育機構達到895家,托位數達到43686個,每千人口托位數達到4.21個。青島多所專業院校積極開展托育行業所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創新構建“醫育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搭建實踐平臺,開展科研與社會服務,在專業建設和技能競賽中成績斐然。
本版撰稿攝影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健
實習生 劉雅祺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