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食堂煥新,讓學生吃飽更吃好!青島改造升級百余所農村薄弱中小學的食堂
今年以來,青島改造升級百余所農村薄弱中小學的食堂,更新蒸煮設備、優化就餐環境,超額完成年度計劃——
食堂煥新,讓學生吃飽更吃好
“以前食堂的老灶臺火候不穩定,蒸米飯需要用一個多小時。現在新換的節能蒸飯柜,40分鐘就能蒸好幾百人的米飯,還能精準控溫,米飯口感特別好。”即墨區移風店七級小學食堂負責人的話道出了設施升級帶來的切實變化。
教育是民生之基,孩子的營養健康更是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心。2025年,青島將“升級完善農村薄弱中小學食堂設施設備”列為市辦實事項目,計劃對95所農村薄弱中小學食堂實施全面改造提升。截至目前,實際完成改造101所,超額完成6所,總投入達1400萬元,直接惠及學生近16萬人。升級煥新的食堂出菜效率更高,菜品更加多樣,環境更加溫馨,實現了不僅讓學生吃飽,更讓學生吃好。
煥新升級,效率更高菜品更加豐富
周一醬香雞腿、肉末地三鮮、油菜木耳炒雞蛋、白米飯、花卷;周二腱子肉燒土豆、家常小炒肉、果仁菠菜、黑米飯、白饅頭;周三香酥鱈魚排、西紅柿炒雞蛋、橄欖海帶絲、白米飯、南瓜饅頭……這是西海岸新區王臺初中本部公布的本學期第四周帶量菜譜,一周五天的菜品不重樣。不少家長和學生表示,本學期以來學校食堂提供的菜品明顯豐富了很多。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學校食堂老舊設備的升級改造。暑假期間,學校食堂升級改造設備27件,惠及師生千余人。
“此次更新了蒸車、消毒柜、大鍋灶、烤箱、冷藏箱等專業設備,這些設備為菜品制作提供了穩定保障,如雙開門蒸車控溫均勻,蒸制的米飯、饅頭口感更加松軟,避免了以往因溫度不均導致夾生的問題;烤箱的投入讓師生在學校就可以吃上蛋撻、烤紅薯等烘焙類菜品。食材預處理效率也得到提升,切菜機、和面機等設備可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食材加工,確保食材從加工到烹飪的‘新鮮度閉環’。”西海岸新區王臺初中校長丁肇倫介紹。
今年農村薄弱中小學食堂設施設備的升級緊扣農村學校食堂現實困境,針對廚具陳舊、能耗高、效率低等突出問題,著力推動廚房設備更新與功能提升,為學校統一配備高效節能的爐灶、蒸飯柜、消毒柜、洗碗機等現代化廚房設備。新設備極大提升了出餐效率與穩定性,強化了食品衛生安全管控。
“食堂中的很多舊設備使用了七八年,老化嚴重、故障頻發且存在安全隱患,比如舊切菜機、舊土豆脫皮機經常發生故障,維修費時費力,嚴重影響供餐效率。食堂設備設施升級后,新設備操作簡便、自動化程度和安全系數高,員工在操作時更加得心應手,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消除了安全隱患。這使學校食堂在食材準備、餐具消毒、熱水供用、冷凍冷藏、蒸制煎炸等方面都有了質的提升,有效保障了食堂工作的連續性和高效性,如雙門蒸飯車、雙頭切菜機、土豆脫皮機的更新大大節約了人工操作的時間,節省人工清洗時間約70%;包子機的投入縮短了包子制作的時間,提升了出餐速度和一致性。”青島西海岸新區王臺小學總務處主任王建平介紹。
萊西市姜山鎮泰光中學的新電餅鐺、平度市多所學校的廚房電路改造……如今走進這些農村學校的食堂后廚,不銹鋼設備锃亮如新,操作區域劃分清晰,現代化的烹飪設備讓“做好飯、做安全飯”成為常態。
環境升級,營造溫馨舒適就餐體驗
“飯菜好吃了,花樣更多了!”新學期,即墨萬科小學師生在學校食堂吃上了可口的飯菜。該學校自2016年啟用以來,一直沒有配備食堂,學生的午餐以校外配餐為主。
2024年,學校改擴建工程完工,新建綜合樓和食堂實現了如期交付。不過,學校食堂內的設備一直沒有配備齊全。今年即墨區持續推進中小學健康飲食保障提升行動,依托市辦實事項目“升級完善農村薄弱中小學食堂設施設備”,為學校解決了設備配備不完善的問題。“新配備的大鍋灶、蒸車、冰箱、冰柜、電餅鐺、消毒柜、和面機、土豆去皮機等設備,有效保障了師生的午餐供應。”即墨萬科小學校長賈妮妮介紹。
膠州市振華小學同樣是新建的食堂。該校建校較早,校舍資源緊張,長期以來未能配備專用食堂,學生午餐問題成為學校和家長關注的焦點。今年,學校啟動食堂新建與改造項目。餐廳全新裝修,配備整齊潔凈的餐桌椅,后廚引進大鍋灶、蒸飯車、消毒柜等標準化設備,全面優化食品加工與用餐環境。該校食堂預計10月份正式啟用。
平度市東閣街道杭州路學校建校之初沒有配備食堂。2020年,為了滿足學生就餐需要,學校曾租用校外廠房作為學校食堂,但當時條件比較簡陋,只是解決了食堂有無的問題。2024年暑假,一墻之隔的平度市朝陽中學搬遷,原校址成為平度市東閣街道杭州路學校的初中部。“朝陽中學校址內原先是有食堂的,但設施設備非常老舊,食堂布局也不合理,達不到上級規定的食堂標準,學校只能采取配餐的方式解決師生就餐問題。”平度市東閣街道杭州路學校校長陳曉輝介紹。學校沒有充足資金改造升級,在平度市教體局的支持下,學校去年將食堂整修一新,今年將食堂設備升級。今年秋季新學期,學校食堂正式投入運營。自此,學校告別了以往的配餐模式,師生的飯菜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食堂環境直接關系學生的就餐體驗與身心感受。今年農村薄弱中小學食堂設施設備升級也特別重視就餐空間的整體優化與人文環境的營造。以膠州苑戈莊小學、平度市張家坊小學為代表的項目學校,在改造后面貌煥然一新:寬敞明亮的餐廳、整潔舒適的餐桌椅、依據各學段學生身高量身定制的取餐臺、全面優化的照明與通風系統……點點滴滴的細節改造,共同營造出更加人性化、舒適化的就餐環境。許多學校還在墻面布置飲食文化、節約糧食等主題宣傳畫,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價值觀,讓食堂不僅是用餐的場所,更成為文明教育的課堂。
管理提質,以點帶面推動農村教育質量提升
近年來,青島將教育民生擺在突出位置,持續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努力推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自2021年起,青島創新實施農村小規模食堂運行補助政策,五年來累計投入資金6902.6萬元,覆蓋300人以下農村小規模學校,有效改善了14萬名農村學生的就餐條件,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不過,部分農村學校食堂受建成年代較早、設施設備老化嚴重等因素影響,功能落后、效率低下等問題日益凸顯,與學生日益增長的就餐需求之間形成較大差距。此次“升級完善農村薄弱中小學食堂設施設備”便是青島針對性解決這些問題的務實之舉。從深入調研摸底到科學制定方案,從規范招標采購到利用暑期緊張施工、確保秋季開學投用,該項目始終堅持“市區聯動、分步實施、嚴格驗收”的高效推進機制。市級統籌制定總體工作方案,明確標準與時限;各區市細化落實,組織調研、招標和安裝;雙方共同參與關鍵環節審核與驗收,確保每一筆資金用在刀刃上、每一件設備達標合規,全力打造陽光工程、優質工程。
硬件升級之外,青島還同步推進食堂管理服務軟實力的提升。市教育局以此為契機,推動農村學校食堂管理服務標準全面優化,通過開展從業人員技能與食品安全培訓,進一步增強其責任意識與服務能力。如萊西建成啟用了青島市首家學校大宗食材配送中心,中心內設監管辦公室、檢測室、冷鏈車間和加工間,構建起從檢測、監管到加工、配送的全鏈條保障體系,可滿足全市120余家中小學、幼兒園和民辦學校的食材配送需求。中心的建成啟用標志著萊西市校園食品安全監管正式邁入數字化、智能化新階段。
“以前中午總是操心孩子就餐問題,要么接回家,忙忙碌碌;要么放在托管班,又擔心飯菜不合口。現在學校食堂飯菜可口、環境干凈,我們特別放心。”不少家長表示,學校食堂改造后,供餐能力顯著增強,有效解決了以往時間緊張、飯菜易涼等問題。餐品搭配更科學、營養更均衡,口味也更符合孩子需求。不少教師也反饋:“飯菜熱乎乎的,餐廳亮堂堂的,孩子們吃飯再也不用搶時間了。對我們老師來說,食堂升級后,午間管理壓力減輕。而且學生休息時間更充足,下午學習狀態明顯提升。”
一頓熱乎飯關乎學生的健康成長,更關乎千萬家庭的幸福感。青島農村薄弱中小學食堂升級完善項目,看似是“小工程”,實際承載著“大民生”。它不僅解決了農村學生就餐的實際問題,更以點帶面推動農村教育質量的提升,為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注入新動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