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731》的現實意義,遠超電影本身
9月18日,電影《731》在全球上映。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該片正式上映后僅5個小時,綜合票房就突破2億,同時打破了10項紀錄,包括《哪吒之魔童鬧海》當時創下的國產片單日總場次紀錄。
除了亮眼的票房成績,這部電影的現實意義,遠超其本身。
首先,影片以平民視角揭露了侵華日軍的反人類暴行。
這是一段絕不能被忘記的歷史。
侵華日軍在二戰中建立了覆蓋亞洲多國的細菌戰作戰體系。位于哈爾濱市平房區的731部隊以“防疫給水”為名,秘密研制細菌武器,開展人體實驗,是日本策劃、組織和實施細菌戰的大本營。
據統計,1940年至1945年間,至少有3000名來自中國、蘇聯、朝鮮等國的民眾被當作“活體實驗材料”。
為了力求“每一處細節均有史可依”,導演趙林山帶領主創團隊,耗時10年走訪、搜集史料,查閱資料超過百萬字。面對宏大而沉重的戰爭題材,他選擇跳出符號化敘事,加入了許多微觀的人性思考,希望能通過個體的創傷投射戰爭的傷害,讓戰爭對生存空間的擠壓、對人類造成的難以愈合的傷口變得更具象化。
不少觀眾流著眼淚看完這部電影,“看得揪心又憤怒”、“這段歷史太痛太苦了”、“那些受害者遭受凍傷實驗、毒氣測試、活體解剖……每一幕都刺痛著我的心!”
劇情之外,是對歷史的正視。
“真實的歷史遠比電影展現得還要殘酷。”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說,731部隊的罪行是人類歷史上極其黑暗的一頁,在戰時處于絕密,戰后被極力掩蓋,許多史實至今仍未完全披露。
2025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然而,時至今日,日本一些勢力仍試圖美化侵略、否認侵略、歪曲歷史、篡改史實,甚至為當年的戰爭罪犯翻案招魂。日方這一行徑令人不齒,也是自取其辱,是對《聯合國憲章》的挑戰,對戰后國際秩序的挑戰,對人類良知的挑戰,更是對所有戰勝國人民的挑戰。
94年前的今天,日本在中國東北制造“九一八事變”,開始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
而影片選擇在這天全球上映,是希望警醒世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畢竟,《731》不僅僅是一部戰爭題材影片,它更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直面那段慘痛而不容遺忘的歷史。
“歷史真相的揭露任重道遠,這只是開始。”趙林山在總結影片時曾感慨,“它是一場與時間、與遺忘、甚至與有意掩蓋之間的賽跑。電影讓歷史從‘集體記憶’變為‘集體感受’,它會讓更多受害者的后人敢于發聲,促使研究者提出新的問題,甚至推動相關歷史檔案的公開。這個過程遠比一部電影漫長。”
影片的目的也并非激發仇恨,更大的意義在于警醒與自省:曾經的苦難是真實存在的,民族的傷痛不能被淡忘。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傳遞真相,是為了讓悲劇不再重演!
唯有自強不息,才能真正守護和平;唯有不斷進步,才能避免重蹈覆轍。歷史的回聲不會消散,必定將化作吾輩奮進的力量。(記者 張曦)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