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燕兒島邊防派出所聯合青島琴海潛水俱樂部12名蛙人成立了海豚水下救援隊。面對沿海一線時有發生的溺水事件,島城終于有了一支具備專業素質的水下救援隊,隊員都是由潛水志愿者組成,可在30米深水處搜尋20分鐘。此前,志愿者從2002年至今已經救起20余人。不過,由于需要自籌潛水裝備,志愿者平時又有其他工作,目前救援隊人手和專業救援設備都比較缺乏。
潛水愛好者組成救援隊
今年40多歲的房明是海豚救援隊的隊長,從2014年開始,他便跟其他一些潛水愛好者商議成立一個水下救援隊。經過一系列籌備,2015年6月,救援隊正式成立。
作為青島本地人的房明,在大海邊長大,從小就喜歡游泳和潛水,2011年初,他獲得了國際潛水資格認證。“這也算是一項技能,學會后便想著不能只是自己玩玩,也能為社會貢獻一點力量。”房明說,每年沿海一線都會發生游客溺水事件。而負責救援的燕兒島邊防派出所只能進行水面救援,水下則沒有相關專業化的民警。
燕兒島邊防派出所指導員王玉強說,從2002開始,涉及水下救援的工作就會找潛水俱樂部的志愿者。一般情況下,派出所接到報警后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如果溺水者已經到了水底則會請求潛水志愿者進行搜尋。不過,大部分情況下等潛水員趕到時,溺水者已經過了救援的黃金期,因此,潛水員救上來的生還者數量很少。
本著“給生者希望,讓死者安息”的初衷,房明便跟其他的潛水愛好者一起商量,成立一支專門的水下救援團隊。經過征集,救援隊定名為“海豚”水下救援隊,是因為海豚也非常喜歡救人。
隊員須有潛水員證書
青島琴海潛水俱樂部的教練張峻寧說,下水時潛水隊員穿上潛水衣后,身上背著一罐壓縮空氣,如果是下潛10米左右,可以堅持40分鐘到1個小時。隨著深度的增加以及活動量的增加,維持的時間都會縮短,在這種情況下人的體能消耗更多,因此需要消耗的空氣就會增多,他們最多可在30米深水處搜尋20分鐘。
張峻寧說,水下救人有很多危險,不是有心就能去做的。很多時候,水下的能見度很低,海中的暗流會將人卷走,如果是在水庫中,水草也可能將人纏住。再加上水底不知道會有什么金屬或者玻璃器皿,也極有可能傷害到潛水員,因此救援對專業技術的要求非常高。
房明說,為了保障安全,所有的志愿者必須取得國際認證的專業潛水員證書,否則的話,不會被納入到隊伍中。
志愿者缺口仍然很大
據房明介紹,救援隊的12名隊員都是自愿報名的,他們平時都有自己的工作。潛水是他們業余時間的愛好,而如果遇到緊急求救的話,很多隊員可能正在上班或者出差,所以人手并不夠用。房明說,每一次救援至少需要一名水上協調人員,兩名下水隊員。
“在水下沒有參照物可以用來辨別方向,尤其是在能見度比較低的水中,基本上就靠摸索著前進。”房明說,因此隊員接到求救到達現場后,會先根據目擊者的陳述確定一個長度10米到20米左右的正方形范圍。制定好方案后,一名隊員通過指北針確定方向以及需要往前行進的距離,以免搜尋的區域重復。
據介紹,目前救援隊12名志愿者的數量還不能滿足要求。如果有20名左右的專業潛水員,就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工作時間安排專門的值班人員。海豚水下救援隊歡迎具備專業潛水員資格的市民加入。
“有一些人符合要求,但是被卡在了自己沒有裝備方面。”房明說,由于救援隊是一個自愿組織的隊伍,使用的都是自己的潛水裝備,而要想有一身基本的裝備,一般需要兩萬元左右。正是這一門檻,導致一些人擁有潛水資格,卻因為缺乏潛水裝備以及交通工具而沒法參加救援隊。
呼吁心理醫生加入
除此之外,房明還建議一些熱衷于公益的心理醫生加入隊伍中來。房明說,“救援隊都是自愿參加的潛水愛好者,但是潛水救援經常需要面對死亡。”
房明介紹,一些人因為溺水時間過長已經死亡,隊員會對見到的場景不適應。尤其是第一次,水中能見度很低,潛水員在摸索的過程中跟溺亡者碰了個對面才發現,結束任務后會連續做好幾天的噩夢,晚上經常容易被嚇醒。因此,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心理醫生加入進來,及時幫助這些隊員進行疏導。
除此之外,救援隊還缺乏一些專業的探測設備,比如聲吶探測等等,這使得隊員只能依賴手摸腳碰來進行搜索,增大了搜索的難度。同時,為了應對救援可能面臨的各種突發狀況,針對旅游旺季的到來,隊員們還將于近期到嶗山附近的海域進行集訓。
“針對水下救援的訓練,所有的隊員全都是自費,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參與的志愿者,”房明說,救援隊歡迎社會上的公益人士積極幫助改進設備,提高救援的效率。
文/記者 孫桂東 圖/記者 高緒亮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