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記者從“全市居民就醫一號通行通氣會”上獲悉,自2015年7月30日區域診療一卡通在市婦兒醫院上線試運行以來,患者平均就診時間從3.5小時縮短至1.5小時。目前 ,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等部分醫院已經接入平臺聯網運行,青大附院、市立醫院完成了社會保障卡診間自助結算測試。預計今年3月份,至少實現2家醫院連接,年底前全市大型醫院全部接入,真正實現區域診療“一號通行,資源共享”。
“一號通”記錄一生信息
群眾就醫難,難在“三長一短”(掛號候診收費排隊長、就診時間短),為破解這個難題,2015年,市衛生計生委和市人社局積極配合,啟動了青島市居民健康信息服務系統建設。
據衛計委發展規劃處處長呂坤政介紹說,青島市居民健康信息服務系統連接全員人口信息、電子病歷、居民健康檔案三大數據庫和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 、藥品管理、綜合管理、計劃生育等協同應用平臺以及各醫療機構的信息集成系統,建設統一的、覆蓋全市居民的健康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連續記錄以及在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
“我們這個系統,記錄一生,服務一生,可謂從子宮到骨灰盒的服務。”呂坤政解釋,居民健康檔案將記錄一個人一生的健康信息,從媽媽懷孕期間一直到死亡,所以是一個復雜的系統。
可用手機調閱健康信息
據呂坤政介紹,居民健康信息服務系統匯集了預約掛號管理、健康賬號管理、結算支付管理、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咨詢等功能模塊,為居民提供健康檔案查詢和自主管理、健康知識在線咨詢與互動、診療信息推送、檢查檢驗結果查詢、就診預約、預交金和第三方支付等服務。
通過該平臺,居民持社會保障卡或區域診療卡可在全市范圍內各醫療機構預約掛號、就診繳費,并為青島市居民健康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身份識別,建立健康檔案賬號。平臺將居民接受醫療保健服務全流程中產生的健康信息(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自動歸集,實現區域診療“一號通行,資源共享”。
平臺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咨詢等智能模塊促進居民自我健康管理。居民可隨時隨地通過電腦、智能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登錄平臺,調閱個人或家人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就醫信息、健康檔案查詢和維護、健康知識瀏覽、健康咨詢與專家互動。
就診時間精確至15分鐘
“目前,我們只做到了預約掛號、就診繳費和信息推送這三步,其余模塊功能正在逐步推進。”衛計委統計信息處主任薛剛介紹說,微信和支付寶測試已經完成,下一步鼓勵和發展第三方支付。
下一步還將整合全市各個醫療機構的醫生號源,建立全市預約掛號系統,實現所有預約方式與現場掛號共享號源,預約平臺與各醫院系統互通互聯。推行分時段預約,居民登錄平臺可預約全市各醫院的科室和醫生,具體就診時間精確至一刻鐘以內。
年底前實現“一號通行”
呂坤政介紹,從籌備之初,到試運行 ,再到真正實現“一號通行”全市,大致分為6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5年初,市衛計委和人社局開始籌備創建居民健康信息服務系統。
第二階段:2015年7月30日,青島市居民健康信息服務系統在市婦兒醫院上線試運行。
第三階段:2016年初,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等部分醫院已經接入平臺聯網運行 ,青大附院、市立醫院完成了社會保障卡診間自助結算測試。
第四階段:2016年3月份,實現2家醫院之間的互聯互通,可能是婦兒醫院和開發區第一人民醫院。屆時,倆醫院之間用同一張區域診療卡。
第五階段:2016年9月底,基本實現所有市屬醫院全部接入。
第六階段:2016年12月底,全市大型醫院原則上全部接入;社會辦醫療機構在自愿申請、滿足接入標準情況下可逐步接入。“屆時,至少20家醫院互聯互通,居民只要手持一張就診卡,就可以走遍這些醫院。”呂坤政說。
文/圖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王鑫鑫
5個熱點問題
1、為何是“一號通行”,而非“一卡通行”?
將來,區域診療卡、社保卡和身份證都可以用來預約掛號,這三張卡好比三把“金鑰匙”。居民持診療卡或社保卡可在全市范圍內各醫療機構預約掛號、就診繳費,并為青島居民健康信息平臺提供身份識別,識別的標識就是身份證號,所以是“一號通行”。
2、社??▽砟軐崿F診間結算嗎?
下一步,區域診療卡、社保卡將逐步取代醫院各自原有的就診卡,實現診間結算。
3、診間結算如何實現?
在醫生工作站里,或是在醫院走廊里設立結算處,避免了老百姓一處檢查一處結算的麻煩。
4、丟了卡咋辦?
區域診療卡可以在醫院掛失補辦;社??▉G了只能去銀行補辦。
5、醫院的預交金還需要重復繳納嗎?
如果轉院的話,互聯互通的醫院之間,預交金可跨院使用、即時結算。
[編輯:亞麥]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