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綠電”滿格 青島供電護航“光伏+儲能”
全市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798萬千瓦 “超級充電寶”為用電高峰減壓
今夏,青島遭遇罕見高溫天氣,讓全市用電量七次刷新歷史新高。即使面對如此艱巨的電力保供壓力,青島電網依然平穩經受住了高溫“烤”驗,讓市民和企業實現了“無感”用電。電網負荷越來越高,居民和企業卻能實現“零感知”,這背后的關鍵支撐到底是什么呢?從國網青島供電公司獲悉,今年迎峰度夏期間,風力、光伏等“綠電”已成為了青島電力的重要來源。國網青島供電公司針對新型電力系統清潔低碳發展要求,結合青島的風光資源和海洋資源優勢,遵循清潔低碳、系統發展的原則,正在全力構建常規機組兜底保障、海陸新能源協同耦合發展的新型能源體系。
高荷期間青島新能源發電占比超20%
近年來,伴隨著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青島的用電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綠電的占比正在持續提升,成為本地電力供應重要的重要來源之一。電網高荷期間,外電入青占比約為50%,青島本地火電發電占比超過25%,而風力、光伏等綠電發電占比已突破20%,為電力保供注入“綠色動能”。
今年7月,中國石化青島煉化全海水環境漂浮式光伏項目建成投用,該項目不僅填補了國內全海水環境漂浮式光伏工業運行的空白,更成為青島新能源發展的標志性項目之一。8月,全球首座“超階零碳大樓”——特來電總部基地項目在青島正式投入使用,這座大樓東、西、南三側立面均采用建筑一體化光伏玻璃幕墻,憑借這一創新設計,大樓日均發電量可達1500度,實現了建筑與新能源發電的深度融合。
伴隨著眾多光伏發電項目的投入使用,“綠電”在生產和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全國范圍來看,光伏、風電已成為我國第二、第三大電源。我國風電光伏裝機在2025年3月底達到14.82億千瓦,歷史性地超越火電裝機容量,新能源在全國電力系統中的地位愈發重要。
面對綠電占比快速增長的新趨勢,“十四五”期間,國網青島供電公司深入開展“清風暖陽”活動,全力服務新能源發展。截至8月底,青島市新能源總裝機容量已達到798萬千瓦,較“十三五”末增長了220%;其中,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達到490萬千瓦,是“十三五”末的5.6倍;新能源裝機在全市總裝機的占比,也從“十三五“末的40%提升至60%,為青島市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堅實支撐。
“超級充電寶”緩解夏季用電壓力
綠電的快速增長對電網的穩定運行與調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國網青島供電公司通過在技術和服務方面的一系列創新,確保電網穩定、可靠和高效運行。
高效調節是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背景下,實現電力電量平衡與電網穩定運行的關鍵手段,更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期間,青島電網儲能裝機實現從無到有的跨越式發展,目前總裝機容量已達18.9萬千瓦,這一突破大幅提升了青島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與電網系統穩定性,相當于為整座城市配備了一個大容量“超級充電寶”。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間,電網儲能系統充分發揮調節作用,有效緩解了用電高峰時段的供電壓力。
未來,國網青島供電公司已制定清晰規劃:結合儲能設施適應場景,引導在平度市、萊西市、即墨區等新能源密集區域,建設局容量在3~5萬千瓦的小型獨立儲能電站,并將其接入220千伏變電站的中低壓側,實現新能源在220千伏及以下就近消納,緩解電網設備供電壓力。同時,創新研發、推廣飛輪儲能、“配儲一體化”箱變等新技術,針對性解決臺區分布式光伏就近消納、配變重過載難題。
國網青島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將始終以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目標,科學開展電網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以新技術應用為支撐,以新系統建設為樞紐,以新市場、新政策為保障,服務新能源并網消納,系統解決能源安全性、經濟性、可持續性“不可能三角”難題。通過建立“五位一體(源、網、 荷、儲、系統)、四要協同(數字化、技術、市場、 政策)”的規劃成果體系和支撐體系,推動能源生產清潔化、配置智能化、消費電氣化,切實解決分布式新能源全接入與充電樁全接入的“兩全”難題,為青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持續賦能。
青島晚報/觀海新聞/掌上青島記者 李沛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