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年輕網民正面臨日益嚴峻的網貸風險。盡管監管部門三令五申,部分不良平臺仍頂風作案,非法校園貸屢禁不止。綜合媒體報道,度小滿、馬上消費金融、微粒貸、玖富普惠等網貸平臺存在諸多問題,如監管漏洞、利率陷阱等,這其中網貸平臺的暴力催收更是對借貸者形成了身心雙重壓迫。
-
網貸催收行業“軟暴力”屢禁不止
-
-
妻子婚前欠網貸 玖富普惠催收電話打到丈夫工作單位
在向單位領導、同事了解完情況后,王先生這才知道,妻子李女士婚前曾在玖富普惠平臺借貸,如今催收人員不知從何處獲取他的相關信息。“這筆錢是結婚之前貸的,那時候妻子根本不知道我的手機號,不知道信息是怎么泄露的。”王先生說,他們不僅給領導、同事打去電話,還撥打單位座機。
信網 2025-09-23 -
市民遇家庭變故網貸逾期 中郵消費金融催收添壓力
逾期后,郭女士開始頻繁收到中郵消金的催收短信與電話,內容涉及“目前部分法院已與當地通信公司合作,將對您的手機號設置彩信鈴聲,提醒來電人您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等,這讓本就因家人病情和經濟壓力而感到焦慮的她,精神負擔進一步加重。“每天被催收信息打擾,擔心影響征信,吃不好也睡不好” 。
信網 2025-09-23 -
螞蟻金服在小紅書上招催收員?官方客服稱將報警處理
該趙經理向楊先生介紹,催收員工作地點為杭州或濟南,工作內容為通過支付寶后臺預留信息聯系客戶,對花唄、借唄逾期用戶提供賬單通知服務,流程正規,工作簡單,不限學歷。
信網 2025-09-23 -
莫名成網貸擔保人遭威脅 市民怒懟“囂張”催收人員
誰料對方的回復不僅沒有絲毫歉意,反而變本加厲,言辭中充滿了威脅和挑釁的意味:“還有3萬條,別急。” 這樣的回應,令孫女士倍感憤怒。孫女士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明明與賈某某毫無交集,也從未參與過任何貸款擔保行為,為何會平白無故遭受這樣短信轟炸的威脅?
信網 2025-09-23 -
網貸用戶亂填緊急聯系人 省唄已向被騷擾者致歉
“求求了,現在誰還能聯系到咱們學校的孫某某?她借的錢,平臺天天給我發短信。”日前,青島市民戈女士在朋友圈發起了“尋人啟事”。起因是她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一位高中同學設置為了網貸“緊急聯系人”。
信網 2025-09-23 -
網貸逾期未還 小鵝花錢催收員揚言要找孩子學校
逾期未還款,借款平臺肯定要催收,楊女士也做好了一定的心理準備,“除了我自己,親戚和原來的同事也都接到過催收電話,我也只能好好跟人家解釋和道歉。可前幾天有人加我微信,說要去找孩子的學校,我一下子就慌了。”
信網 2025-09-23 -
洋錢罐頻繁騷擾網貸緊急聯系人 律師認為此舉涉違法違規
接到電話的明先生感到非常的莫名其妙,“我認識這個姓李的,但是早就跟對方斷了聯系,不知道怎么能聯系上他。我再三解釋過了,但對方根本不聽,時不時就給我打通電話,來電號碼還一直在變化,手機攔截功能根本沒用。“
信網 2025-09-23 -
新手機號碼帶來煩心事 用戶遭催收電話騷擾運營商無能為力
自從辦理了新號碼,市民林女士每天都會收到大量的催款短信和電話。原來,是石某某在辦理網貸業務時將該號碼的前任使用者設置為了常用聯系人,但運營商在將號碼重新投放市場時,無權對此進行變動。為此,信網聯系了上海拍拍貸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目前已有相關人員對情況進行處理。
信網 2025-09-23
-
-
非法“校園貸”讓大學生背上“青春債”
-
-
度小滿等平臺仍在做校園貸 碩士生亮學位證起訴馬上消費金融
度小滿客服表示,只要是年滿18周歲至55周歲都可以進行借貸服務,經過平臺的綜合評估審核,包括年齡、職業、收入等,“全日制在校生是不支持借款。”但未提及如何核實身份。
信網 2025-09-23 -
小恒買單聲稱不對大學生開放 大三學生卻辦了美容貸
付完第一期賬單后,楊同學就沒有再去做祛痘項目,她意識到這種分期付款的風險和代價遠超過她的想象,“我想把卡退了,把分期付款停了,但是一開始商家不同意。”
信網 2025-09-23 -
警惕套路 6名大學生講述落入“培訓貸”陷阱經歷
很多大學生在就讀期間或畢業前后,都想學得更多技能以增加就業的砝碼,不良培訓機構則看中了這一“商機”,誘導不少大學生落入“培訓貸”陷阱。雖然相關部門對此不斷加大監管力度,發出預警,但大學生被騙的事例仍屢見報端。
信網 2025-09-23 -
曾經裸貸、自殺新聞頻出 趣店模式讓人聯想到傳銷
趣店前身是趣分期,其主營業務正是被稱為坑了一代年輕人的校園貸。2016年“趣分期”用戶突破1000萬大關,當年全國各種形式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3699萬人。當時,有關大學生因借貸趣分期而“裸貸”、自殺或遭受非法催收的新聞頻出。
信網 2025-09-23
-
-
警惕網貸平臺的套路
-
-
在達內教育培訓后能安排高薪工作?一學員卻稀里糊涂貸了款
市民李先生向信網反映,自己在2019年通過58同城求職時,被達內教育以“培訓后安排高薪工作”為由誘導,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辦理了度小滿金融的教育培訓分期貸款。貸款金額兩萬多元,如今逾期加上高額利息,還款總額竟飆升至五萬多元。
信網 2025-09-23 -
沒簽合同還幫忙操作網貸 顧客感覺被鑫華悅匯美套路了
王女士稱,自己從未接觸過網貸,鑫華悅匯美的工作人員直接拿起自己的手機,從花唄和借唄貸款了3萬元后還操作了1萬元的轉賬。當天晚上,鑫華悅匯美就給自己安排了雙眼皮手術,還打了瘦臉針。
信網 2025-09-23 -
警惕套路 6名大學生講述落入“培訓貸”陷阱經歷
俗話說,技多不壓身。很多大學生在就讀期間或畢業前后,都想學得更多技能以增加就業的砝碼,不良培訓機構則看中了這一“商機”,誘導不少大學生落入“培訓貸”陷阱。雖然相關部門對此不斷加大監管力度,發出預警,但大學生被騙的事例仍屢見報端。
信網 2025-09-23 -
求職反被套路背上萬元網貸 不良機構誘導學員借錢培訓
一些不良培訓機構和網貸平臺勾連,盯上求職或兼職的年輕人,他們以通過培訓提供就業機會為誘餌,引導一些年輕人借貸支付培訓費。培訓往往“課不符實”,后續就業機會也無法兌現,求職者不但面臨還貸壓力,還陷入退費難的窘境。
信網 2025-09-23 -
以貸養貸陷入惡性循環 “困”在網貸里的那些年輕人
“當時想著利息也不高,按月還應該沒問題,就放手借了。”林芳近日向《法治日報》記者回憶說,后來到了還款日還不上,她就接著從其他平臺借款,以貸還貸,不少網貸平臺都留下了她的“足跡”,雪球越滾越大。
信網 2025-09-23 -
“你不還錢當作福利送你了” 網貸廣告越離譜坑越大
當下網貸廣告幾乎無處不在。線下,地鐵里、電梯內到處張貼著各類網貸平臺的廣告;線上,各種App都可能內嵌網貸廣告,比如美顏軟件、充電軟件、天氣預報軟件等;還有一些平臺,當消費者購買商品時會主動跳轉、引導、默認勾選進行分期貸款的選項,或是在突出位置顯示借款端口。如果想關掉這些廣告,有時還難以找到關閉鍵。
信網 2025-09-23 -
想在豆豆優選貸款 錢沒借到反被扣了299元會員費
根據評估,系統提示他可以貸款16000元,如果真的能順利把這筆錢借出來,他也不會惦記著追討這299元“會員費”,然而這款所謂的貸款APP只提供給了他一些如:分期樂、有錢花、360借條等正規貸款平臺的鏈接及優惠券。“這些貸款平臺我本來就知道,用不著花299元讓它給我推薦,我因為缺錢而貸款,最終還又被坑了錢!”
信網 2025-09-23 -
沒借過網貸卻接到催收電話 浙江網商銀行被告上法庭
為了弄清楚電話那端就究竟是什么人,賈先生只能向浙江省通信管理局投訴,最后被告知打電話的是深圳萬乘,這家公司是受浙江網商銀行的委托,對拖欠銀行螞蟻金服貸款的人進行電話催收。而經信網了解,浙江網商銀行是螞蟻金服旗下的子公司。
信網 2025-09-23
-
-
多家銀行助貸“白名單”披露
-
-
助貸新規落地在即 多家銀行披露助貸機構“白名單”
綜合名單來看,大型互聯網平臺、頭部民營銀行、融資擔保機構成為銀行的合作首選,其中不乏螞蟻系、京東系和騰訊系機構。對此,業內專家表示,助貸新規落地后,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模式將迎來多方轉變。中小機構需及時響應新規,及早規劃互聯網貸款自營發展路線。
信網 2025-09-23 -
手續費達15%冒用銀行經理開展業務 助貸行業亂象待解
市民李先生因生活所需,急需借貸,但是他名下已有車貸、房貸和多筆個人消費貸款,因此他想通過信用貸款方式暫時渡過難關。李先生在網上咨詢相關業務時,了解到一家名為融億誠(青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助貸公司。該公司工作人員在推銷中承諾,公司有辦法在他個人資金流水狀況不佳的前提下,幫助他辦理銀行低息貸款。
信網 2025-09-23 -
抵押貸款想提前還款遭拒絕 客戶愿意支付違約金也不行
據了解,毛女士的這筆貸款是由藍海銀行貸款發放專用戶放款,還款時毛女士使用龍環匯豐的公眾號還款,付款賬戶是湖南樽昊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明明是通過龍環匯豐辦理的抵押貸款,怎么放款和還款的公司都另有其人呢?
信網 2025-09-23 -
銀行因催收被罰款80萬 不良貸款外包轉讓也不能無限催收
催收外包只是銀行等機構處理不良貸款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在業內,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以下簡稱“流轉中心”)是接受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金融基礎設施,一些銀行信貸業機構也會通過這一流轉中心發布不良貸款的轉讓信息。
信網 2025-09-23
-
-
貸后管理不到位 金融機構被罰
-
-
因貸后管理不到位等 北京銀行南昌分行及兩支行被罰240萬
如果銀行未能妥善履行貸后管理職責,導致無法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如借款人違約率上升、不良貸款增加等問題,銀行不僅需要承擔經濟上的損失(如追償債務的成本增加),還可能面臨行政罰款或其他行政處罰。
信網 2025-09-23 -
貸后管理不到位 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濱海新區分行被罰30萬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濱海監管分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濱海金罰決字〔2025〕3號顯示,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濱海新區分行因貸后管理不到位,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濱海監管分局處以30萬元罰款。
信網 2025-09-23 -
華夏銀行河北兩分行同日被罰 涉及掩蓋不良貸款、資金挪用等
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分行存在以下違法違規行為:違規向風險客戶新增貸款掩蓋不良貸款、違規上調五級分類掩蓋不良貸款。
信網 2025-09-23 -
浙江禾城農商行因信貸違規被罰115萬元 副行長等4人同步追責
嘉金罰決字〔2025〕2號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浙江禾城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存在以下違法違規行為:發放不符合條件的固定資產貸款、貸款實際用途和合同約定不符;未按項目資本金到位比例、項目工程進度發放貸款,貸款實際用途和合同約定不符;貸后管理不到位,貸款實際用途和合同約定不符。
信網 2025-09-23
-
-
理性消費 遠離網貸陷阱
-
-
銀行推費率優惠等活動發力信用卡分期業務
在信用卡業務呈現整體“收縮”的大背景下,分期業務正逐漸成為銀行的重要發力點。為在市場競爭中突圍,不少銀行加大信用卡分期業務推進力度,通過優化產品設計、降低分期費率、簡化辦理流程等手段,吸引更多客戶選擇分期服務,進而探尋新的業務增長點。
信網 2025-09-23 -
多地金融監管部門提示“代理退保”存多重風險
不法中介常常冒充監管部門、金融機構人員,博取消費者信任后,進行欺騙性虛假宣傳。同時,往往以“全額退保”“免費咨詢”“代理維權”等為幌子,聲稱金融機構產品“有問題”“不劃算”或存在“誤導銷售”,誘導或慫恿保險投保人進行退費、退保,并謊稱由其代理可“減少損失”。
信網 2025-09-23 -
網上租賃手機只交首付成被告 平度法院提示超前消費需謹慎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出租”手機業務悄然興起,這樣不僅可提前享受新產品,還可分期還款,緩解經濟壓力,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為了“面子”而“超前消費”。可是,看似“美好”的手機租賃行為背后也存在著法律風險,平度法院明村法庭審結了一起關于租賃手機逾期還款引發的糾紛。
信網 2025-09-23 -
中消協呼吁青年消費者:遠離網貸陷阱
審慎評估還款能力,量力而行消費。消費應建立在自身穩定收入和實際可承受范圍基礎上。借貸前務必全面、客觀評估未來收入預期及持續還款能力,充分考慮潛在風險。避免因一時沖動或盲目攀比,進行超出自身經濟實力的消費,尤其要警惕大額網貸。
信網 2025-09-23
-